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阴影笼罩中国,当武汉封城的消息传来,距离武汉仅500公里的郑州瞬间进入临战状态,这座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的交通枢纽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压力,1月25日,河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郑州迅速拉起一道看不见的防疫战线。
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疫情初期就展现出惊人的反应速度,基于郑州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定位,市政府在48小时内建立起“四道防线”: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及社区门户设置检测点,对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实行精准排查,数据显示,仅1月26日至31日期间,郑州各交通卡点共检测旅客超过120万人次,发现疑似病例67例,有效遏制了疫情通过交通网络扩散的风险。
郑州的社区防控体系成为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全市13个区县(市)的3196个社区迅速实施封闭式管理,10万余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了一道道“人肉防线”,金水区某社区主任王女士回忆:“我们三天内完成了辖区近万人的排查工作,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但没有人退缩。”社区工作者不仅承担着人员排查、体温检测的工作,还为隔离居民提供生活物资配送、垃圾处理等贴心服务,创造了“无接触配送”的郑州模式。
郑州的科技抗疫令人瞩目,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开发了“郑好办”疫情防控系统,实现健康码全覆盖、行程可追溯,2月15日,郑州上线口罩预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合理分配防疫物资,避免了人群聚集风险,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科技公司更是在72小时内开发出红外线体温快速检测系统,在郑州地铁站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疫情期间,郑州的公共服务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市教育局开创“停课不停学”模式,通过郑州教育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覆盖全市170万中小学生,市商务局组织大型商超开展“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活动,确保民生供应不断档,2月15日,郑州迎来暴雪天气,防疫人员依然坚守岗位,在风雪中检查车辆和行人,这些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感动了无数市民。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2020年3月中旬,郑州本地确诊病例实现清零,截至3月31日,郑州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7例,治愈率达9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病死率彰显了郑州医疗救治的水平,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用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创造了特大城市疫情防控的“郑州样本”,为全国复工复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0年郑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城市治理体系的大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郑州人民用团结、智慧和勇气书写了动人的抗疫篇章,展现了中国城市的韧性与力量,那些寒冬中坚守的身影、那些口罩背后的微笑、那些隔空相拥的温暖,共同构成了2020年郑州最深刻的城市记忆,也成为推动城市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