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健委发布最新疫情通知,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疫情反弹,宣布调整防控政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广州的疫情动态牵动全国,本文将结合官方通报,梳理当前疫情形势、防控措施变化及市民注意事项,助力公众科学应对。
疫情最新动态:数据与风险区域
据11月25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过去一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89例,主要集中在海珠区、天河区部分街道,基因测序显示,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
全市划定高风险区8个,涉及城中村、批发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荔湾区、越秀区新增多个临时管控区域,要求“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市民可通过“穗康码”小程序实时查询风险区域调整情况。
防控措施升级:五大关键调整
- 核酸检测优化
重点区域实行“一天一检”,其他区域“三天一检”,天河区试点推行“核酸自采点”,减少排队聚集风险。 - 公共场所管理
进入商场、地铁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餐饮堂食限流50%,密闭娱乐场所暂停营业。 - 交通出行限制
离穗人员需持24小时核酸证明,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增设抗原检测通道。 - 校园防控
海珠区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高校实施封闭管理,期末考试调整为线上进行。 - 物资保障体系
启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作为保供中转站,确保封控区生活物资“最后100米”配送。
专家解读:为何此时加强管控?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分析,本轮疫情存在“多点散发、家庭聚集”特点,部分病例轨迹涉及跨区活动,加强管控旨在:
- 切断城中村“握手楼”环境下的传播链;
- 防范年底人员流动导致的输入性风险;
- 为医疗资源留出缓冲期,避免重症高峰。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强调:“现阶段措施是精准防控的体现,非必要不扩大范围。”
市民应对指南
- 健康监测与报告
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立即向社区报备,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医。 - 减少非必要聚集
建议线上办公,婚宴、寿宴等延期举办。 - 物资储备建议
家庭可储备14天用量口罩、消毒液,及慢性病患者常用药物。 - 心理调适方法
可通过“广州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寻求专业支持。
权威答疑:市民关切问题
- Q:春节前防控会放松吗?
官方回应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呼吁市民配合流调。 - Q:老年人疫苗接种如何安排?
全市开放78个绿色通道,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广州此次防控升级体现“以快制快”的防疫思路,市民需理性看待临时管控,既不掉以轻心,也不过度恐慌,相信通过科学防控与社会协同,我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全文共计856字)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5日,后续政策变化请关注“广州卫健委”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