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福建莆田、厦门等地突发本土疫情,打破了东南沿海的宁静,短短数日,疫情迅速蔓延至泉州、漳州,一时间,福建成为全国疫情防控的焦点,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这座拥有近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虽未直接受到疫情冲击,却已悄然绷紧了神经。
广州与福建经济往来密切,人员流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广州工作生活的福建籍人士就超过三十万,两地每日往来航班、高铁班次密集,福建疫情暴发后,广州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市疾控部门连夜发布提醒,对福建来穗人员实施分级分类管控,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加强查验,社区街道开始新一轮的摸排工作,这一切,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繁华的都市背景下悄然展开。
广州的防控经验源自2020年初以来的多次实战演练,从最初的措手不及,到后来的从容应对,广州形成了一套“快、准、严、实”的防控体系,此次福建疫情,广州再次展现出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24小时内完成重点人群核酸检测,48小时落实隔离管控措施,72小时实现信息全面核查,这种高效不仅来自于先进的科技支撑(如健康码、行程追踪系统),更源于基层工作人员日夜不休的坚守。
在越秀区某社区,工作人员小陈已经连续一周加班到深夜。“我们社区有近百名从福建返穗的居民,每个人都要核实行程、安排检测、定期随访。”小陈说着,眼里布满血丝,“累是累点,但这是守护广州必须付出的代价。”像小陈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在广州有成千上万,他们构筑起了城市防疫的第一道防线。
广州的普通市民也展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在天河区某商场,市民李先生主动出示健康码后说:“虽然广州目前没有疫情,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福建的疫情提醒我们,病毒就在身边。”这种警惕意识并非偶然,过去一年半,广州经历了多轮疫情冲击,市民已经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习惯,这种“防疫自觉”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还向福建伸出援手,9月15日,广州多家医院组建医疗队驰援莆田;9月17日,一批防疫物资从广州发往厦门;多家广州企业捐赠的核酸检测设备也在第一时间运抵福建,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彰显了中国城市间的团结与担当。
疫情之下,没有人是孤岛,福建疫情虽然发生在千里之外,却时刻牵动着广州人民的心,每日疫情通报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福建抗疫的进展也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这种关注背后,是对疫情防控全局的认识,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理解。
纵观全球疫情,变异病毒层出不穷,疫情防控已成常态,广州作为国际交通枢纽,始终面临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福建疫情的再次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只有保持警惕、科学防控、全民参与,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夜幕降临,广州塔依旧璀璨夺目,城市街道车水马龙,这看似平常的景象,背后是无数人默默付出的结果,福建疫情终将过去,但疫情防控的警钟长鸣,在这场持久战中,每个城市、每个人都是重要一环,唯有同心协力,方能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