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其疫苗接种策略和疫苗选择备受关注,许多市民和外地来京人员常常询问:“北京打的是哪种疫苗?”本文将从疫苗类型、接种政策、效果评估及社会意义等多个角度,全面解析北京的疫苗接种情况。
北京主要使用的疫苗类型
北京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以国产灭活疫苗为主,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北京生物”)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科兴中维”)生产的疫苗,这两种疫苗均属于灭活疫苗,其技术路线成熟,安全性较高,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
北京生物疫苗: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商品名为“众爱可维”,该疫苗于2020年12月获批上市,是中国首批投入使用的新冠疫苗之一,其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保护效力约为79%,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效果尤为显著。
-
科兴中维疫苗: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商品名为“克尔来福”,该疫苗同样于2020年底获批上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根据巴西、土耳其等国的临床试验,其保护效力在50%至90%之间,具体数据因地区和人群而异,但对重症的预防效果普遍较高。
北京也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引入了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如腺病毒载体疫苗(如康希诺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如智飞龙科马疫苗),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这些疫苗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主要用于特定人群或作为加强针接种。
北京的疫苗接种政策与策略
北京的疫苗接种工作遵循“应接尽接、自愿免费”的原则,由政府统一组织和部署,接种策略分为几个阶段:
- 重点人群优先:2020年底至2021年初,疫苗接种主要面向高风险人群,如医疗卫生人员、冷链从业人员、边境工作人员等。
- 普通人群推广:2021年春季以来,接种范围逐步扩大至18岁以上普通市民,并通过社区、单位、学校等渠道有序推进。
- 加强针接种:随着病毒变异和免疫力随时间衰减,北京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加强针接种,主要使用灭活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
- 青少年和老年人接种:2021年夏季以来,疫苗接种年龄门槛逐步降低,覆盖12-17岁青少年和60岁以上老年人,以构建更全面的免疫屏障。
北京市政府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接种效率,例如使用“健康宝”小程序进行预约和记录查询,并在全市设置多个临时接种点,方便市民就近接种。
疫苗的效果与安全性
从实际数据来看,北京使用的灭活疫苗在预防感染、重症和死亡方面表现出色,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截至2022年底,全市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超过90%,重症和死亡病例大幅下降,尽管突破性感染(接种后仍感染)偶有发生,但疫苗对重症的保护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
安全性方面,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常见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和发热等,通常轻微且短暂,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接种点均配备医疗人员应对突发情况。
疫苗接种的社会意义
北京的疫苗接种工作不仅是公共卫生措施,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通过高效、透明的接种策略,北京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为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疫苗的普及增强了市民的信心,促进了国际交往和大型活动(如冬奥会)的顺利举办。
北京打的主要是国产灭活疫苗,包括北京生物和科兴中维疫苗,辅以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作为补充,这一选择基于科学评估和实际需求,既保障了安全性,又实现了高覆盖率,随着疫苗研发的进步和疫情变化,北京的接种策略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但核心目标始终不变:保护人民健康,守护城市安全。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北京的疫苗接种情况,消除疑虑,积极参与接种,共同筑牢免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