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郑州爆发新一轮新冠疫情,随后成都也出现关联确诊病例,两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在炎夏时节面临防疫大考,疫情突如其来,但应对迅速有序,展现了中国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市民的文明素养。
郑州本轮疫情始于市六院院内感染,7月30日,郑州市发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31日凌晨即宣布对部分区域分类管理,并迅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成都则在7月27日发现首例关联病例,为从张家界返蓉人员,两地政府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公布病例活动轨迹,透明化的信息发布避免了社会恐慌情绪的蔓延。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郑州在短短数日内完成千万级人口的多轮核酸检测,医护人员顶着酷暑奋战一线,市民有序排队配合检测,场面令人动容,一位郑州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深夜11点,检测点的队伍依然很长,但没有人抱怨,只有相互理解和鼓励。”成都同样快速响应,对重点区域开展多轮筛查,确保潜在传播链被及时切断。
流调工作是另一场无声的战役,郑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连续多日每天只睡2-3小时,争分夺秒追踪病毒传播链,成都流调人员同样不辞辛劳,细致还原确诊病例活动轨迹,一位成都流调队员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快一分钟,病毒传播就少一分机会。”这些幕后英雄的付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疫情期间,两座城市的日常生活依然有序运转,郑州在宣布封控管理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居民生活不受影响,成都则精准划分风险等级,避免“一刀切”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两地商家也积极创新,通过线上销售、无接触配送等方式满足市民需求。
疫情下的温暖瞬间不断涌现,郑州一检测点,小朋友为医护人员表演舞蹈表达感谢;成都一隔离小区,居民齐声高唱《成都》互相打气;出租车司机自愿组成志愿服务队,接送医护人员;饭店老板免费为防疫工作者提供餐食...这些点滴细节汇聚成疫情中的暖流,彰显了城市的温度与文明。
此次疫情也再次凸显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郑州、成都两地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市民接种意愿高涨,据统计,截至8月初,成都市18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超过80%,为建立免疫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家提醒,疫苗接种不能完全防止感染,但能显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呼吁符合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
经过两周左右的全力防控,郑州、成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8月8日,郑州部分区域开始有序解封;成都中风险地区也陆续调低风险等级,两座城市用实践证明,精准防控、科学施策能够有效遏制疫情扩散。
郑州确诊成都,两座相距千里的城市因疫情而产生特殊连接,这场防疫大考既检验了城市治理能力,也展现了市民主人翁意识,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但有了这些经验和温度,我们有信心面对任何挑战。
正如一位成都市民在微博上写的:“疫情下的城市,最珍贵的是彼此守护的心,郑州加油,成都雄起,我们都能过关!”这种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最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