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至6月,广州爆发了一轮由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冠疫情,这次疫情不仅是对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考验,也成为观察新冠疫苗保护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通过广州疫情的数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重症以及降低死亡率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面对变异毒株时疫苗所面临的挑战。
广州疫情与德尔塔变异株的特点
德尔塔变异株(B.1.617.2)自2020年底在印度首次被发现后,迅速成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毒株,其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以及可能存在免疫逃逸现象,广州疫情正是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多个传播链,疫情防控压力巨大。
疫苗的保护效果:数据说话
在广州疫情期间,疫苗接种的效果得到了初步验证,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广州市已完成大量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在疫情中,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尤其是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未接种疫苗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中。
具体而言,统计显示,在广州市本轮疫情的确诊病例中,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后感染的比例较低,且其中绝大多数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相反,未接种疫苗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显著更高,这一结果与全球多个研究结论一致: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阻断病毒传播,但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效果显著。
疫苗的保护机制与局限性
新冠疫苗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从而在病毒入侵时形成防御,面对德尔塔变异株,疫苗的保护机制依然有效,但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一些研究指出,德尔塔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发生突变,可能导致部分抗体中和能力减弱,完成全程接种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足够的免疫应答才能有效应对变异毒株。
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100%,广州疫情中出现的“突破性感染”(即完成接种后仍被感染)案例也提示我们,疫苗是防控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替代其他措施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启示
广州疫情为全球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必须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尤其是高危人群和重点行业工作者,应考虑加强针的接种,以应对变异毒株可能带来的免疫逃逸,疫情防控需要多措并举,包括快速核酸检测、精准流调、隔离措施等,形成“疫苗+非药物干预”的综合防控体系。
广州疫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也成为验证疫苗保护效果的宝贵实例,数据表明,疫苗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科学接种疫苗、持续优化防控策略,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路径,我们需要更多真实世界研究,为全球抗疫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通过广州疫情,我们再次认识到:疫苗是保护生命的重要屏障,但结束疫情仍需全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