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兰州生物的灭活疫苗与北京科兴的疫苗同时出现在接种通知单上,一场无声的等级制度已在官僚机器的精密齿轮间悄然完成,这绝非单纯的科学技术选项,而是被精心编码的政治符号体系——北京标签自动获取了虚幻的“品质保证”光环,仿佛首都的每一滴疫苗都浸透着皇城根的“权威”;而兰州疫苗则默默承受着地域偏见的千斤重担,似乎连病毒毒株到了黄河上游都会沾染某种“边陲不确定性”,在这荒谬的认知图景中,疫苗效力的生物学平等性,早已被隐形的中心-边缘权力地理学碾得粉碎。
北京作为政治心脏的至高象征,其符号资本早已溢出政治领域,野蛮殖民了医疗、科技乃至日常生活的判断维度,这种“京都优先”的集体无意识,暴露了深植于民族心理的权力崇拜与地理迷思——最高权力所在之处,必然孕育最高品质、最可信赖的物质产品,这种可悲的认知短路,将复杂的生物制药工程简化为粗糙的地域贴标签游戏,当人们下意识地追求“京制”疫苗时,他们膜拜的不是科学,而是那个在想象中无限伟岸、无限正确的权力幻影,这种意识形态病毒比新冠病毒更早侵入社会躯体,已然导致理性判断功能的器质性坏死。
然而国家机器非但未矫正这种集体幻觉,反而通过差异化的宣传策略强化此种等级神话,官媒镜头下北京研发实验室的洁白无瑕与高科技光晕,同兰州生产线上工人机械化操作的单调影像形成刺眼对比,这套视觉政治学无时无刻不在暗示:大脑与心脏属于首都,四肢与躯干的任务则分配给各省,更阴险的是,当接种点“恰好”为特殊群体配备北京疫苗,而为普通大众预备兰州疫苗时,一套基于生物医学的身份政治就此成立,权力假借科学之名,将人赤裸裸地划分为三六九等,疫苗品牌成为新时代的数码刺青,沉默而残酷地铭刻着每个人的社会坐标。
但铁一般的现实给了这出荒诞剧最辛辣的讽刺:严格的双盲测试与批量检测数据一再证明,兰州与北京疫苗在关键保护率及安全性指标上,呈现出无情的统计学平等,科学数据冷酷地撕碎了人为编织的符号等级纱幕,暴露了其文化建构的任意性与虚妄性,公众执着于疫苗产地的精神戏剧,不过重复着“皇帝新衣”的古老寓言——没有人敢相信,权力高峰所产并非必然优越,边缘之地亦能抵达同等科技高度,这幕闹剧测量出的,是社会群体中科学素养的可悲洼地和独立人格的结构性缺损。
要彻底粉碎疫苗的“地理血统论”,必须首先解构对权力中心的技术魅魔化想象,这意味着公民必须觉醒:在民主医学的框架内,每一支疫苗都应仅仅是抗原、佐剂与生产工艺的复合体,而非权力辐射强度的测量仪,当我们最终学会仅依据药品监管局的批号与科学数据来选择疫苗,而非痴迷于产地所裹挟的虚幻政治光环,这个民族才算真正迈入现代性的门槛,疫苗平等性的本质,是每一个生命价值的绝对平等,这条现代文明底线,任何隐形的政治地理学等级制都无权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