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突袭南昌,这座英雄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下,南昌市政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展现出精准防控与民生保障并重的治理智慧,从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到全域多轮核酸检测,从生活物资配送到企业生产保障,南昌的疫情防控政策既体现了科学防控的力度,又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温度。
南昌疫情控制政策的核心特征体现在“精准化”与“网格化”管理,不同于早期“一刀切”的封城模式,南昌采用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将高风险区域精确到楼栋单元,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青云谱区某街道办主任介绍:“我们以社区为作战单元,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体系,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背后,是全市1.2万个网格、3.8万名网格员的日夜奋战,他们既是疫情防控的信息员、宣传员,又是居民生活的服务员。
核酸检测策略的演进凸显了防疫政策的科学性,南昌创新推出“核酸检测+抗原筛查”双检模式,在重点区域采用“上门采样、单人单管”方式,在非重点区域实施“10合1混采”检测,市疾控专家表示:“我们根据病毒传播力测算,将核酸检测频次从72小时缩短至48小时再到24小时,这种动态调整既符合流行病学规律,又能快速切断传播链。”据统计,疫情高峰期南昌单日检测能力突破500万人次,构建起“采、送、检、报”高效衔接的检测体系。
民生保障机制展现政策温度,南昌建立“线上订购+线下配送”保供体系,组织200余家商超与社区结对,组建3000余支志愿者配送队伍,针对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为独居老人、孕产妇等提供专人服务,西湖区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居家隔离,但每天都能买到新鲜蔬菜,慢性病药物也有志愿者代配,心里很踏实。”这种保障体系背后,是政府与市场协同的保供机制,既确保物资充足,又保持价格稳定。
数字经济赋能疫情防控成为南昌方案的突出亮点,依托“城市大脑”平台,整合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开发智能流调系统,将传统流调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昌通码”升级版新增时空伴随者预警功能,实现精准追踪,同时开通线上问诊平台,提供24小时医疗咨询服务,减轻线下医院压力,这些数字抗疫举措,既提高了防控效率,又减少了人际接触风险。
经济维稳政策体现发展韧性,南昌出台助企纾困“十八条”,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新区某科技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政府帮助下,我们实行闭环生产,产能恢复到85%以上。”这种精准扶企政策,既守住了疫情防控底线,又保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
南昌疫情控制政策也存在提升空间,部分市民反映健康码系统偶尔卡顿,基层防控力量分布不均,老年人数字鸿沟等问题有待解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平战结合机制。
南昌的疫情防控实践表明,成功的防疫政策需要统筹精准防控与民生保障、短期应急与长期治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这种平衡艺术既考验治理能力,又彰显城市韧性,随着疫情发展,南昌政策仍在不断优化,为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每一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都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压力测试,也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