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北京和成都作为重要城市,其防控进展备受关注,北京市经过连续多日的攻坚,疫情已进入扫尾阶段,社会面传播风险逐步降低,而成都市则出现新的聚集性疫情,防控措施正在加强,两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展现出精准防控的特点。
北京市本轮疫情主要集中在少数区域,经过严格流调和多轮核酸筛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月中旬以来,北京每日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多个区域陆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公共场所、公交地铁等严格执行扫码测温,市民需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各类场所,朝阳、丰台等区还通过“核酸+抗原”组合筛查方式,提高检测效率,北京中高风险地区数量大幅减少,但社会面防控仍未放松,各区继续加强封控区、管控区服务保障,确保居民生活物资和就医需求得到满足。
相比之下,成都近日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疫情来源尚在流调中,为尽快切断传播链,成都市已迅速响应,包括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加强重点场所管控、暂缓部分大型活动等,成华区、锦江区等划定多个中高风险区域,要求居民减少流动,非必要不离开本地,成都依托“智慧抗疫”系统,高效开展密接追踪和隔离管理,全力遏制疫情扩散,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本轮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市民被提醒主动配合核酸筛查,做好个人防护。
两地疫情态势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的快速处置能力,北京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时,突出了“快、准、严”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减少对社会运行的影响;成都则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以最大力度防止疫情外溢,从疫苗接种到网格化管理,从物资配送到舆情疏导,双城都在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努力平衡防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体来看,北京疫情进入收官阶段,成都正处于防控关键期,专家提示,随着暑期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各地需持续警惕,市民也应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共同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两地还将根据疫情评估,适时调整防控政策,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疫情尚未结束,防护不可松懈,无论是北京还是成都,相信通过科学防控和全民努力,我们终将战胜疫情,迎来更加安稳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