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街头,霓虹依旧闪烁,但口罩成了标配,健康码成了通行证,这座城市正经历着第五波疫情的考验,单日新增病例从个位数跃升至三位数,政府迅速启动全民核检,关闭娱乐场所,调整出入境政策,而在四百公里外的香港,烟花照亮维港,庆典的喧嚣中回荡着“一国两制”25周年的颂歌,这两个特别行政区,一个在抗疫前线奋战,一个在回归荣光中欢庆,却在历史的这一刻形成了奇特的镜像——澳门疫情下的井然有序,恰似对香港回归治理成效的一次无声验证,更折射出“一国两制”在危机应对中的深层逻辑。
澳门的抗疫模式堪称“精准防控的教科书”,当Omicron变种来袭,特区政府的反应快如闪电:72小时内完成全民检测,分级分区管控,利用电子围栏技术隔离高风险人群,这种高效非凭空而来,它植根于澳门深厚的行政传统——一个被葡萄牙统治四百余年形成的法治惯性,与回归后中央政府的支持奇妙融合的产物,澳门卫生局局长李展润的话颇具象征意义:“我们学习内地经验,但必须适应澳门实际。”这种“适应性治理”哲学,使澳门在2020至2021年间创下连续二百余日本地零感染的奇迹,博彩旅游业甚至在疫情中展现出惊人韧性,社会学家指出,澳门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八成,这种社会资本在危机时刻转化为高度的配合度,与香港早期疫情中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回归25周年的庆典,表面上是对历史的纪念,实质上已成为对国家认同的盛大仪式,铜锣湾的街头展览,金紫荆广场的升旗仪式,电视台循环播放的专题片,都在叙述同一个故事:从殖民屈辱到回归荣光,然而这套叙事在现实中遭遇微妙挑战——疫情初期的防控失当曾引发对特区治理能力的质疑,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因严格防疫政策受到冲击,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转折点,援港医疗队、方舱医院、物资保障,迅速稳定了局势,这种干预的双重性值得玩味:既是对“一国”原则的强调,也是对“两制”差异的尊重,香港大学政治学教授李明江解读:“疫情成了‘一国两制’的应力测试,证明高度自治不等于孤立无援。”
将澳门疫情置于香港回归的宏观叙事中考察,揭示出“一国两制”演进的新范式,两座城市像实验室中的对照样本:澳门展现的是精细化执行能力,香港则体现全球化城市的复杂挑战,但2022年的奥密克戎疫情成为转折点,中央的协调作用凸显——粤港澳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康二维码互认,出入境政策协同,这种“融合式治理”悄然重塑着“两制”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区隔并存,而是在共同挑战面前形成有机联动,数据显示,澳门疫情中九成民众支持政府措施,而香港对特区政府的信任度也从2020年的不足四成回升至六成,这种民意的变化暗示着:危机治理正在成为“一国两制”的新粘合剂。
当澳门医务人员仍在深夜检测核酸,香港庆典的烟花余烬尚未散尽,两座城市的命运早已通过看不见的纽带紧密相连,澳门的疫情管控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更是观测“一国两制”生命力的显微镜——它证明了这个构想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能在危机中进化生长的有机体,香港回归25周年的真正遗产,或许不在于盛典的规模,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治理本质的契机:在不确定的时代,最好的制度不是永不犯错的神话,而是能从错误中学习、在挑战中蜕变的生命体,澳门的抗疫故事与香港的回归叙事,正在共同书写“一国两制”的下一章——那将不再是简单的地缘政治安排,而是一种能够应对世纪疫情的、具有韧性的现代治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