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吉林省和兰州市的疫情防控进展备受关注,两地政府积极应对,及时发布最新通知,调整防控策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吉林省疫情总体趋稳,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吉林省本轮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目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据吉林省卫生健康委最新通报,4月20日,吉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明显下降,社会面清零区域不断扩大。
吉林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称,将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原则,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继续实施管控措施,确保疫情不反弹。
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实行“两点一线”管理,减少人员聚集,公共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免疫屏障。
吉林省教育厅同时发布开学安排,低风险地区中小学校将分批错峰开学,优先安排毕业年级学生返校,高校继续实行封闭管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兰州发现输入病例,防控措施迅速升级
甘肃省兰州市疫情防控形势引发关注,4月19日,兰州市七里河区发现一例省外输入阳性感染者,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最新通告,立即对相关区域实施封控管理,开展流调溯源工作,排查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并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
通告要求,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必须严格落实“一扫四查”(扫小兰帮办、查体温、查健康码、查行程卡、查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措施,暂停举办大型会议、论坛、培训等聚集性活动,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兰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全市中小学校暂停线下教学活动,开展线上教学,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全部停课,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活动。
两地保障民生需求,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在实施防控措施的同时,吉林省和兰州市都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
吉林省建立了生活必需品保供机制,确保粮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为封控区居民提供上门配送服务,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兰州市启动应急保供预案,组织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加大货源组织力度,确保生活物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两地都加强了医疗服务的保障力度,合理安排就医流程,为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科学精准防控,统筹疫情与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全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地正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建议,公众要继续保持防护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积极配合当地防控措施,主动接种疫苗,共同构筑免疫屏障。
要警惕疫情相关信息的不实传播,从官方渠道获取疫情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吉林省和兰州市的疫情发展态势仍在密切关注中,两地政府表示,将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社会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相信在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守护好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