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渤海之滨的暖风跨越三千公里吹拂昆仑山麓,当海河儿女的深情透过二十余载岁月浸润戈壁绿洲,天津对口援疆已不再是简单的区域协作,而升华为一种跨越山河的情感纽带与发展共同体,自1997年国家确定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东三县(策勒、于田、民丰)以来,这场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牵手,已演变为人才、资金、技术、理念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在天山南北书写着东西部协作的壮丽诗篇。
天津援疆工作始终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在策勒县,由天津援建的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精准调节着光温水气,让沙漠边缘绽放出高品质果蔬之花,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民众的就业问题,更引入了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在于田县,天津援建的学校、医院、安居房等基础设施拔地而起,曾经尘土飞扬的村庄变成了规划整齐、设施完备的现代化社区,仅“十三五”期间,天津投入援疆资金超过40亿元,实施项目300余个,有效改善了受援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基层百姓。
产业协作是天津援疆的核心引擎,依托天津的产业优势与新疆的资源禀赋,援疆工作从“给鱼”到“授渔”实现战略性转变,天津食品集团在和田建设了10万亩小站稻种植基地,将“盐碱地”变为“米粮川”,创造了绿色农业奇迹,天津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与当地合作开展纺织技术研发,提升新疆棉产业的附加值,更引人注目的是,援疆团队引入电商平台,搭建“疆品出疆”的数字化通道,让红枣、核桃、大芸等新疆特产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市场,2022年帮助销售新疆农产品超过5亿元,为受援地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人才培育是天津援疆的活力源泉,二十余年来,天津累计派出援疆干部人才超过2000人次,同时接收大量新疆干部来津挂职交流,这种双向互动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更搭建了文化理解的桥梁,在天津市第五中学的内高班,来自新疆的孩子们与天津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这种朝夕相处的交流,比任何宣传都更能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医疗领域的“组团式”援疆尤其突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当地医疗骨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文化润疆是天津援疆的深层脉络,援疆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心灵对话,天津文艺团体频繁赴疆交流演出,在歌舞声中传递民族团结之情;天津博物馆举办新疆文物展,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西域文明魅力;两地青少年“手拉手”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书信往来、互访交流播下友谊的种子,这种文化层面的互动,悄然滋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津疆一家亲”从口号变为真切的情感现实。
天津对口援疆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协作史诗,从单方面援助到双向共赢,从物质支持到心灵交融,构建了东西部协作的典范模式,在这条援疆之路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项目和资金,更是一种责任与情怀的传递,一种发展理念与文明对话的实践,当海河文化与绿洲文明交相辉映,当天津智慧与新疆活力相互激发,这幅对口支援的壮丽画卷,正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延伸,必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写下更加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