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疫情警报再次将新冠病毒推入公众视野,人们的记忆不由自主地回到了2020年初的武汉——那座首先遭遇新冠疫情冲击的英雄城市,两场疫情,相隔一年半,却在中国抗疫史上刻下了不同的印记。
武汉疫情是遭遇战,南京疫情则是阻击战,2019年末,当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首次出现在武汉时,人们对这种新型病毒几乎一无所知,病毒传播速度快,致病机制不明,医疗资源挤兑,武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2021年的南京疫情,发生在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之后,核酸检测、流调追踪、隔离措施等都有了成熟的方案,虽然Delta变异株传播力更强,但应对手段也已今非昔比。
疫情防控策略的演变彰显了中国抗疫的智慧,武汉封城是一项艰难而勇敢的决定,为全国乃至全球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而南京疫情中,精准防控成为主旋律——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以禄口机场为中心,划分不同风险区域,采取差异化措施,这种精准化、科学化的防控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信息传播的变化也反映了两场疫情的时代差异,武汉疫情初期,信息传递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防控效果,而南京疫情中,政府部门几乎实时公布流调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各地第一时间发布提醒,形成了快速响应的信息网络,这种透明化的信息发布,既保障了公众知情权,也提高了防控效率。
公众心理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武汉疫情爆发时,公众对未知病毒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恐慌性抢购等现象时有发生,而经历了一年多的抗疫斗争,面对南京疫情,公众表现出了更加理性的态度,配合防控措施,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这种冷静与配合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社会基础。
这两场疫情也揭示了中国疫情防控体系的进步,武汉疫情后,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医疗救治体系和物资保障系统,南京疫情中,一夜之间部署数百个核酸检测点,数日内完成近千万人的核酸检测,这种高效动员能力令人惊叹,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武器——南京疫情中,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重症率,证明了疫苗的保护作用。
两场疫情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奉献精神,武汉疫情中,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建设者日夜奋战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南京疫情中,医护人员在酷暑中全身防护进行核酸检测,汗水浸透衣背;社区居民有序配合,志愿者积极参与,再次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
从武汉到南京,我们看到了中国抗疫模式的演进与成熟,从初期的被动应对到现在的主动防控,从全面封控到精准施策,中国的疫情防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两场战役告诉我们,面对疫情,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是关键,全民参与、团结一心是基础。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发展,病毒变异带来新的挑战,南京疫情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需要从武汉和南京两次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防控策略,提高应对能力。
两场疫情,一场是遭遇战,一场是阻击战,都检验了中国的抗疫体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智慧,这种在挑战中学习、在困难中进步的能力,正是我们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