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齐鲁大地,本该是金桂飘香的季节,济南的趵突泉与青岛的八大关却迎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两座相距三百公里的城市,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突袭,同时按下了抗疫加速键,济南的核酸检测点排起长龙,青岛的流调中心彻夜通明,两座山东双子星城市以不同方式诠释着同一主题:如何在与病毒赛跑中守护千万市民的健康与生活。
济南的抗疫斗争凸显出“精准防控”的智慧,当疫情初现苗头,这座城市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是将防控区域科学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形成梯次管理格局,在历下区某小区被封控后,物资保障组三小时内就建立起临时供应点,志愿者穿梭于楼宇之间,成为居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社区工作者创新使用“线上接龙+无接触配送”模式,既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又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流动,这种精细化操作背后,是济南将抗疫视为一场既要控制疫情又要保障民生的平衡艺术。
青岛的应对策略则彰显了“科技赋能”的力量,作为国家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充分利用其数字化建设优势,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启动智慧防疫系统,大数据分析精准勾勒出病毒传播链条,人工智能算法协助完成数以万计的信息筛查,无人机在封控区域进行空中巡查和物资投送,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青岛将港口疫情防控与城市抗疫有机结合,形成“海陆双控”机制,既保障了这座国际港口的正常运行,又有效阻断了疫情通过海上渠道传播的风险。
两座城市虽策略各异,却共同展现了山东人特有的“仁爱精神”,在济南,一位餐馆老板自发为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免费送餐,他说:“天冷了,让大伙吃口热乎的”;在青岛,心理咨询热线24小时为隔离居民提供情绪疏导,志愿者组成“陪聊团”,用电话缓解孤独感,这些点滴细节构建起抗疫的人文关怀维度,让防控工作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
疫情下的经济民生保障成为考验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济南迅速出台助企纾困政策,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青岛则创新开展“线上招商”“云签约”活动,确保经济发展不停步,两座城市都意识到,疫情防控不是单一维度的公共卫生行动,而是需要统筹兼顾的系统工程。
纵观济南青岛的抗疫实践,我们能看到中国大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进与提升,从2020年初的措手不及,到今天的从容应对,城市防疫体系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完善,精准防控取代全面封控,科技赋能提升效率,人文关怀温暖人心——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城市治理能力的显著进步。
济青双城的抗疫经历给予我们重要启示:现代城市必须具备“平战结合”的弹性能力,在日常建设中嵌入应急体系,才能在危机来临时迅速转换模式,疫情防控越是严格精准,越需要注重个体关怀与社会温暖,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最广泛的抗疫共识。
当济南的趵突泉再次迎来观赏的游客,当青岛的海滨恢复往日的热闹,这两座城市抗击疫情的经验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宝贵财富,它们的实践表明,唯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将严格防控与保障民生相统一,才能在与病毒的较量中赢得主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