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季,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疫情突然暴发,随后迅速波及全国多个省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在沈阳工作或生活的南京人,他们或因工作、或因家庭,远离故乡,却在疫情中成为了连接两座城市的纽带,他们的故事,是牵挂与坚守的缩影,也是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生动写照。
沈阳作为东北的重要城市,人口流动性大,防疫任务艰巨,当南京疫情的消息传来时,在沈阳的南京人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双重的压力:他们为家乡的亲人担忧;他们也要面对沈阳本地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许多人开始主动向社区报备行程,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甚至自发组织起来,为两地抗疫出力。
张先生是一位在沈阳从事IT行业的南京人,疫情暴发后,他每天都要和远在南京的父母视频通话,确认他们的健康情况,他也成为了沈阳本地社区的志愿者,帮助登记外来人员信息,宣传防疫知识,他说:“虽然我不能直接为南京做更多,但在这里出一份力,也是为全国抗疫做贡献。”这种“他乡即故乡”的情怀,在许多在沈南京人身上得到了体现。
李女士则是一位在沈阳高校任教的南京人,疫情期间,她不仅坚持在线教学,还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她坦言,最初得知南京疫情时,自己一度焦虑不已,但看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场景,她逐渐放下了心中的石头。“疫情没有地域之分,我们每个人都是抗疫的一员,”她说,“无论是沈阳还是南京,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除了个人层面的坚守,在沈阳的南京人还通过集体行动展现了对家乡的深情,一些南京籍的企业家向沈阳和南京的抗疫一线捐赠物资;同乡会组织线上活动,互相鼓励打气;甚至有人通过社交媒体发起“为南京加油”的话题,传递正能量,这些行动不仅缓解了大家的思乡之情,也为两座城市的抗疫工作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疫情之下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在沈阳的南京人因为行程码带星号而遭遇不便,甚至受到个别不明真相者的误解,但他们大多选择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面对,积极沟通,配合防疫政策,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正是抗疫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沈阳疫情下的南京人群体反映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高效与人性化,两地政府的快速响应、信息的透明公开、社区的精细管理,为像他们这样的“双城人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无论是南京的全民核酸检测,还是沈阳的精准防控措施,都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在沈阳的南京人终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但他们知道,抗疫尚未结束,仍需保持警惕,他们的故事,只是全国无数“双城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铭记。
疫情终将过去,但跨越千里的牵挂与坚守不会消失,无论是沈阳还是南京,无论是故乡还是他乡,我们始终站在一起,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健康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