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州地铁5号线正式开启试运营,标志着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迈入全新阶段,这条南北向骨干线路,不仅串联起多个重要区域,更以智能化、绿色化的设计理念,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也为福州的城市发展和经济活力注入新动力。
线路概况与建设历程
福州地铁5号线全长约27.7公里,设站20座,起点为闽侯荆溪站,终点至福州火车南站,途经金山、仓山、盖山等核心区域,并与1号线、2号线、4号线等多条线路实现换乘,该线路于2019年正式动工,历时4年完成建设,总投资约210亿元,作为福州市“十四五”交通规划的重点项目,5号线以高标准建设,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并融合了多项智慧地铁创新应用。
试运营初期,5号线每日运营时间为6:30至22:30,发车间隔约8-10分钟,未来将根据客流量调整优化,线路设计最高时速为80公里/小时,全程运行时间约45分钟,大幅缩短了闽侯与主城区的通勤时间。
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5号线的开通,首先惠及的是日常通勤群体,以往,闽侯地区与福州主城连接主要依赖公交和私家车,通勤高峰时段常面临拥堵问题,5号线覆盖了闽侯大学城、金山工业区、仓山商业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并与福州火车南站衔接,实现了“地铁+高铁”无缝换乘,据预估,试运营后日均客流量可达15万人次,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5号线突出了人性化与智能化特色,车站配备无障碍电梯、智能导览屏、母婴室等设施;车厢内提供WiFi覆盖和USB充电接口;票务系统支持扫码支付、人脸识别等多元方式,这些细节体现了福州地铁以乘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推动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地铁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城市发展的“动脉”,5号线进一步拓展了福州的城市框架,加速了闽侯与主城区的融合,沿线区域如荆溪、盖山等原本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地铁开通,土地价值提升,商业开发与住宅项目加速落地,金山站周边规划了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综合体,将聚集商业、办公、居住功能,形成新城市节点。
5号线连接了福州高新区、软件园等产业聚集区,为企业招聘和人才流动提供便利,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从更宏观视角看,福州作为福建省会及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地铁网络的完善增强了其区域辐射力,为融入“大湾区+海西区”协同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绿色创新与未来展望
5号线是福州首条全面采用绿色建筑标准的线路,车站设计融合“榕城”文化元素,如茉莉花造型装饰、闽江波浪意象等,彰显地域特色,在技术上,线路应用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光伏发电等节能技术,预计年减碳量可达万吨级。
试运营阶段后,5号线还将继续东延至长乐区,与滨海快线衔接,服务福州新区建设,福州地铁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形成“环+放射”网络,进一步支撑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福州地铁5号线的试运营,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改善了民生出行,更通过拉动投资、促进产城融合,为福州注入蓬勃活力,随着线路优化与扩展,这张不断生长的轨道交通网,正悄然重塑闽都的时空格局,书写着更具韧性与智慧的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