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在全国多地反复,商业场所的运营状况备受关注,郑州在经历洪灾和疫情双重冲击后,商场逐步恢复营业,而南京作为另一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市,其商场是否开门营业也成为公众焦点,本文将围绕郑州商场的重启情况、南京商场的营业现状,以及疫情对商业生态的长期影响展开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
郑州商场:从停摆到逐步复苏
郑州在7月底至8月初遭遇罕见洪灾,随后又面临Delta变异毒株的疫情冲击,全市商场一度陷入停摆,为控制疫情传播,郑州市政府于8月初发布通告,要求所有非必要商业场所暂停营业,包括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这一措施虽必要,但对本地经济造成了显著影响,据郑州市商务局数据,全市超过90%的商场在疫情高峰期关闭,日均损失达数亿元。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郑州自8月下旬起逐步推进商业重启,政府采取了分阶段、分区域的复工策略:首先开放民生相关的超市和便利店,随后在低风险区域允许购物中心限流营业,截至9月初,郑州多数商场如正弘城、丹尼斯大卫城等已恢复营业,但需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包括限流50%、测温扫码、定时消毒等,消费者需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部分商场还要求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种“有序开放”的模式,既保障了公共安全,又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
郑州商场的重启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商家面临供应链中断、人力短缺等问题,同时消费者信心仍需时间恢复,为刺激消费,当地政府联合商场推出了消费券和促销活动,试图拉动线下消费,但从长远看,疫情加速了商场向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线上商城、直播带货等模式成为补充线下损失的重要渠道。
南京商场:营业现状与防疫挑战
南京作为本轮疫情的“风暴眼”,自7月20日禄口机场疫情爆发后,全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管控,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所有非必要场所暂停营业,商场一度全面关闭,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南京自8月中旬起开始分区域恢复商业运营,南京市多数商场已开门营业,但运营模式与郑州类似,均以限流和防疫为前提。
新街口商圈的金鹰国际、中央商场等主要购物中心已于8月底恢复营业,但人流量较疫情前大幅减少,营业时间缩短至10:00-18:00,且需预约入场,南京市政府强调,商场营业必须符合“四必须”要求:必须测温、必须扫码、必须戴口罩、必须消毒,餐饮区域暂不开放堂食,仅提供外卖服务,这种严格管控虽带来不便,但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
南京商场的营业现状反映了疫情下城市的“新常态”,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改变:更多人倾向于线上购物,线下消费更注重安全和效率,商场方面,则通过加强卫生管理、推广无接触支付等方式适应变化,尽管营业已恢复,但南京商场仍面临挑战,如客流量恢复缓慢、商家经营压力大等,专家预测,完全恢复正常可能需到年底。
疫情下的商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郑州和南京的案例只是全国商业生态的一个缩影,疫情暴露了传统商场在突发事件下的脆弱性,但也催生了创新和转型,线上线下融合(O2O)成为大势所趋,许多商场加速布局数字化平台,通过小程序、APP等工具提升用户体验,政府对商业的支持政策,如减租、消费券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家压力。
从更深层次看,疫情促使商业场所重新思考其社会角色,商场不再仅是购物空间,而是融合了社交、娱乐和民生服务的多功能平台,健康安全标准将成为商场运营的核心要素,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可能得到更广泛应用。
郑州商场的重启和南京商场的营业现状表明,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商业复苏是一个渐进且谨慎的过程,消费者、商家和政府需共同努力,在安全与活力之间找到平衡,只有通过创新和协作,才能构建更具韧性的商业生态,迎接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