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部分KTV等娱乐场所引发的聚集性疫情,再次将线下娱乐行业推至风口浪尖,据报道,哈尔滨疫情涉及多家KTV场所,导致病毒在密闭空间快速传播,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迅速采取管控措施,关闭相关场所并进行流调排查,远在千里之外的杭州,娱乐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也不禁心生疑问:面对疫情反复,杭州的KTV是否也已经关门?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娱乐场所就屡屡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杭州作为人口流动大市和旅游城市,对KTV、酒吧等密闭场所的管控一直较为严格,每当出现本地病例或疫情风险等级上调时,杭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便会根据市疫情防控办的要求,及时发布暂停营业的通知,近期虽然没有明确的全市统一关停令,但各区县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管控措施,若出现本地疫情,相关区域的重点场所可能会被要求暂时关闭;而在常态化防控期,则严格执行限流、测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等措施。
相比之下,哈尔滨此次疫情则凸显了娱乐场所疫情防控的难点,KTV作为密闭空间,人员聚集且长时间停留,加上唱歌活动产生的气溶胶,极易造成病毒传播,这已不是首次出现与KTV相关的疫情传播案例,2022年北京天堂超市酒吧疫情、2021年石家庄机场附近歌厅疫情等都曾引发广泛关注。
疫情对娱乐行业的冲击可谓巨大,据统计,2022年全国KTV数量较疫情前减少了近30%,许多知名连锁品牌也不得不关闭部分门店,行业寒冬不仅让经营者面临生存压力,也影响了大量从业人员的生计,一家杭州KTV经理透露:“疫情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多次暂停营业,每次复工后客流量都需要时间恢复,经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
面对挑战,娱乐行业也在寻求转型和突破,一些KTV开始探索“云K歌”线上模式,通过小程序和APP提供线上唱歌服务;另一些则尝试转型为综合娱乐体,结合餐饮、桌游、直播等多种业态,降低单一经营风险,杭州某知名KTV品牌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考虑增加户外卡拉OK区域,改善通风系统,同时加强数字化管理,实现预约制和控制人流量。”
从公共卫生角度,专家建议娱乐场所需要建立更科学的长效防控机制,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指出:“娱乐场所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场所通风消毒,采用高效空气净化设备,同时严格执行人员健康监测和溯源管理。”
对于消费者而言,疫情期间前往KTV等场所需要增强防护意识,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选择合规经营、防控措施到位的场所,减少在密闭空间的停留时间,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展望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深入,娱乐场所的运营模式可能会发生永久性改变,无论是哈尔滨还是杭州,都需要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支持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这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健康、安全、多元的方向发展,迎来一场痛苦的但必要的转型升级。
疫情终将过去,但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娱乐场所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保持活力,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构建更加 resilient 的运营模式和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