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哈尔滨,寒风凛冽,中央大街上行人稀疏,沿街KTV大门紧锁,玻璃门上贴着“疫情防控,暂停营业”的通知,在千里之外的杭州,西湖边仍有游客漫步,但KTV经营者们却在焦急地等待官方通知,不断询问:“我们能开门营业吗?”
疫情进入第三年,中国城市娱乐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哈尔滨作为北方重要城市,因其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每年冬季都面临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近期哈尔滨出现本土病例后,当地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关闭了包括KTV在内的室内娱乐场所,这是2020年以来该市第4次大规模关闭娱乐场所。
杭州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作为数字经济发达、治理能力较强的城市,杭州采取了更为精细化的防控策略,虽然没有大规模关闭娱乐场所,但严格执行限流、预约和消毒措施,要求入场者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这种差异背后,反映的是各地根据疫情形势采取的差异化防控策略。
娱乐行业从业者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哈尔滨一家KTV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关门都是直接损失,租金、员工工资、设备折旧都在继续,但我们没有任何收入。”他的KTV已经负债经营近一年,原本50人的员工队伍现已裁减至15人。
杭州的经营者虽然能够开门营业,但也面临客流量大幅减少的困境,一位杭州KTV老板表示:“现在客人数量不到疫情前的一半,而且消费能力明显下降,包房时间缩短,酒水消费减少。”
疫情防控与经济民生之间的平衡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难题,完全关闭娱乐场所固然能够快速遏制疫情传播,但会给从业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保持开放则可能增加疫情扩散风险,需要投入更多监管资源。
专家认为,未来娱乐行业可能需要转型以适应“与疫共存”的新常态,哈尔滨一些KTV已经开始尝试线上卡拉OK服务,通过直播和线上互动维持客户关系;杭州部分KTV则推出了小型包间的预约服务,强调私密性和安全性。
消费者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曾经喜欢大型聚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小范围娱乐方式,对卫生条件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我们现在选择KTV首先看消毒措施是否到位,其次才是音响效果和曲库更新。”杭州一位年轻白领表示。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哈尔滨KVT的关闭与杭州能否开门的问题,折射出中国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的差异化策略,这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措施,既体现了科学防控的原则,也反映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差异。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防控经验的积累,未来娱乐场所的开放可能会更加有序和可预测,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基于疫情风险等级的娱乐场所开放指南,为经营者提供更明确的预期。
疫情终将过去,但它对城市娱乐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从哈尔滨到杭州,从KTV到其他娱乐场所,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艰难但必要的转型,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活力,如何保障从业者生计与公众健康,这些问题将继续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扇KVT大门的开合都不再是简单的经营行为,而成为观察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一个微观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