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的疫情管控政策再次迎来重要调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经验的积累,四川省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前疫情形势
截至最新统计,四川省疫情总体趋于平稳,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保持在低位波动状态,成都、绵阳、南充等重点城市虽偶有散发病例,但均得到快速有效处置,未出现规模性反弹,全省高风险区已全面清零,中风险区数量较前期大幅减少,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
分级分类精准防控
四川省根据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分级分类管控体系:
区域管控差异化:按照疫情风险等级,将社区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三类,实施精准管理,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核酸检测优化:调整核酸检测策略,缩小检测范围,减少频次,仅在疫情处置需要时开展区域核酸检测,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风险人员管理: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次密接者不再判定,极大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和社会成本。
交通出行政策调整
四川省对交通出行政策作出重要调整:
跨省流动人员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低风险地区人员凭健康码绿码自由流动,无需隔离,高风险区来返川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省内交通全面恢复,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方式正常运行,不再设置防疫检查点,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仍坚持扫码入场措施,但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重点场所管理
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宾馆酒店、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恢复正常营业,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常规防控措施,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医疗机构:进入医疗机构就诊仍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保障医疗安全,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可免于核酸查验,但需查验陪诊人员核酸检测证明。
学校防控:高校校园管理逐步放开,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加强师生健康监测,教育部门要求各地各校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出现疫情能够快速有效处置。
疫苗接种持续推进
四川省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提高老年人接种率,截至最新数据,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亿剂次,全人群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85%,卫生部门呼吁符合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尽快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筑牢免疫屏障。
应急保障体系完善
四川省建立健全了疫情应急保障体系,确保重要民生商品和医疗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各地制定了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预案,建立专门配送队伍,保障封控管控区域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医疗资源方面,全省定点医院床位、ICU床位储备充足,方舱医院保持应急状态,能够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
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四川省经济社会活动正在加速恢复,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客流明显回升,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纾困帮扶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稳定就业岗位。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川省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国家统一部署,动态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