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反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及重要交通枢纽,其返宁人员管理措施备受关注,本文将详细解读南京最新疫情期间返宁的规定,涵盖政策背景、适用范围、具体措施、执行细节以及常见问题,以帮助返宁人员顺利、安全地完成行程。
政策背景与目的
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本土疫情反弹,南京市为防范输入性风险,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江苏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于2023年10月更新了返宁人员管理规定,该政策旨在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市民健康和安全,政策强调“动态清零”总方针,但避免“一刀切”,注重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措施。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外地(含境外、省外、省内其他市)返回南京市的人员,包括南京户籍居民、非户籍常住人员、临时出差或探亲访友者,具体以行程卡或健康码显示出发地为准,政策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地区进行区分:
- 高风险地区返宁人员:指过去7天内曾停留于被划定为高风险区的区域。
- 中风险地区返宁人员:指过去7天内曾停留于中风险区。
- 低风险地区返宁人员:指从无风险或常态化防控区域返回。
- 境外返宁人员:包括从国外入境后直接返宁或经其他城市中转的人员。
政策不适用于紧急公务、医疗救助等特殊情况,此类人员需提前向相关部门申请豁免。
具体返宁规定
返宁人员需遵守以下核心规定,这些措施基于核酸检测、健康码管理和行程报备相结合:
-
提前报备制度: 所有返宁人员需在抵达南京前24小时内,通过“南京发布”微信公众号或“我的南京”APP进行在线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行程轨迹、健康状况、预计抵达时间及交通方式,未提前报备者可能在抵达后面临 delays或处罚,对于老年人等不熟悉智能手机的群体,可委托亲友或通过社区电话报备。
-
核酸检测要求:
- 从高风险地区返宁: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进行5次核酸检测(第1、2、3、5、7天)。
- 从中风险地区返宁: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实施“7天居家隔离”,期间进行3次核酸检测(第1、4、7天)。
- 从低风险地区返宁:需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完成“3天2检”(即抵达后立即进行1次检测,第3天再检1次),并建议7天内减少外出。
- 境外返宁人员:需完成入境地集中隔离后,持阴性证明返宁,并实施“3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
所有检测需在南京市指定的核酸检测点进行,结果可通过健康码查询。
-
健康码和行程卡管理: 返宁人员需确保健康码(苏康码)为绿码,行程卡无异常,抵达南京后,需在机场、火车站、公路出口等交通卡口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并配合体温检测,如果健康码显示黄码或红码,将立即启动应急流程,转送至指定地点进行隔离或医疗评估。
-
交通和社区管理: 南京市在禄口机场、南京站、南京南站等主要交通枢纽设置防疫检查点,返宁人员需服从现场指挥,社区(村)实行网格化管理,返宁人员抵达后应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报告,配合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社区将提供必要生活支持,如物资配送和医疗咨询。
-
违规处理: 对隐瞒行程、拒不报备或违反隔离规定的人员,将依法依规处理,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造成疫情传播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执行细节与注意事项
- 政策动态性: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会根据疫情变化实时调整,返宁人员应通过官方渠道(如“南京发布”、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如果出发地风险等级突然调整,返宁规定可能相应变化。
- 特殊群体关怀:对于学生、老年人、孕妇等群体,政策提供绿色通道,如优先检测或柔性管理,建议提前联系社区获取帮助。
- 经济和支持措施:集中隔离费用通常由个人承担,但政府对困难群体提供补贴,居家隔离期间,员工可向单位申请远程办公,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拒绝。
常见问题解答
-
问:如果我从低风险地区返宁,但途经中高风险区,怎么办? 答:如果仅在途中经停中高风险区(未下车或停留不超过4小时),一般不影响健康码,但需在报备时说明情况,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
问:返宁后核酸检测阳性如何处理? 答:立即报告社区,由疾控部门转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并启动流调追踪密接人员。
-
问:政策何时结束? 答:暂无明确结束时间,将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建议返宁前持续关注官方通知。
南京最新返宁规定体现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理念,既保障了城市安全,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返宁人员应积极配合,做好个人防护,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疫情之下,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战胜病毒的关键,如果您有更多疑问,可拨打南京市疫情防控热线(025-12320)咨询。
通过以上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安全地返回南京,让我们携手抗疫,守护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