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打的疫苗,回到西安后,健康码上竟然不显示接种记录!”陕西西安市民张先生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去年在北京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他,近期回到西安后,发现本地的健康码无法同步显示其接种信息,给他的日常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随着国内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类似的问题逐渐浮现:疫苗接种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未能实现完全互联互通,导致部分跨省市接种的居民在异地查询时遭遇障碍,这一现象背后,既反映了当前疫苗接种信息跨省互认存在的技术瓶颈,也凸显了各地健康信息平台标准不一、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完善等现实困境。
从技术层面看,疫苗接种信息的记录与同步依赖于各地健康信息平台的数据对接,由于各省市的健康码系统往往独立开发,数据格式、接口标准、更新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信息的无缝流转带来了挑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也使得跨省数据共享需经过严格审核与授权,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同步的复杂度。
地方管理政策的差异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不同省市对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更新和对外提供有不同的规定和流程,异地接种信息在调入时可能需要人工核验,环节增多、耗时延长,导致数据同步延迟甚至失败。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疫苗接种信息未能及时同步,可能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一些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城市,进出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参加聚集性活动等往往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记录,如果异地接种信息无法及时显示,居民可能不得不重复接种,或者频繁联系两地相关部门进行人工核验,费时费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接种信息查询平台,制定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协议,打通各省市之间的数据壁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于2021年上线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跨省查询”服务,但该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更新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各地健康信息平台应进一步优化数据同步机制,提高信息更新频率,缩短异地接种记录的同步时间,可设立便捷的申诉与人工核验渠道,为遇到问题的居民提供快速解决方案。
对于公众而言,若遇到异地接种信息未同步的情况,可首先尝试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或相关官方App进行查询核验,若问题仍未解决,应及时联系本地卫生部门或疾控中心,通过提供异地接种凭证等方式申请人工更新记录。
疫苗接种信息的互联互通,不仅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公共健康服务均等化的体现,消除信息壁垒,实现数据顺畅流动,既需要技术支撑,也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各地、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公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信息共享机制的持续完善,相信“在北京打的疫苗西安不显示”这类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人们跨省市出行与生活将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