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疫情出现反复,甘肃省和青海省西宁市作为重要区域,其防控措施和疫情动态备受关注,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和官方信息,全面分析甘肃省疫情管控现状及西宁市防疫政策调整,为公众提供清晰、准确的参考。
甘肃省疫情现状与管控措施
甘肃省自10月中旬以来出现新一轮本土疫情,涉及兰州、张掖、嘉峪关等多个地市,据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截至11月25日24时,甘肃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98例,无症状感染者212例,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城关区和平凉市崆峒区。
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甘肃省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管控:
- 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理,居民严格居家隔离,生活物资由社区统一配送
- 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措施,每户每天可安排1人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
- 低风险区:强化社会面管控,减少人员流动,避免聚集性活动
核酸检测策略调整
甘肃省优化核酸检测策略,推行"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
- 高风险区每天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 中风险区每2天开展1次全员检测
- 低风险区每周开展2次常态化核酸检测
交通管制措施
全省暂停跨省团队旅游活动,对公路、铁路、民航出行实施严格管控:
- 离开甘肃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高速公路出口设置查验点,对来自风险地区的车辆进行劝返或分流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缩减航班班次,严格落实旅客测温、健康码查验
西宁市最新疫情防控消息
青海省西宁市近期疫情总体平稳,但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西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11月24日发布最新通告,调整部分防控措施。
入宁人员管理政策
所有来宁返宁人员须提前24小时通过"青海省疫情防控平台"进行报备,并分类管理:
- 高风险区来宁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中风险区来宁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 低风险区来宁人员:实行"3天2检"健康监测
社会面防控措施
西宁市维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但加强重点场所管理:
- 公共场所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措施
- 餐饮场所控制就餐人数,包间不超过10人
- 娱乐场所、网吧、棋牌室按最大承载量的75%实行限流
- 各类学校实施相对封闭管理,校外人员非必要不入校
核酸检测服务优化
西宁市在全市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126个,提供免费混检服务:
- 重点人群实行"1天1检"
- 普通市民"愿检尽检",建议每7天检测1次
- 在机场、火车站提供落地检服务,即采即走
西北地区疫情特点与防控建议
本轮西北地区疫情呈现点多面广、传播链复杂的特点,主要有以下特征:
- 多源输入并行:存在多个输入源头,通过物流、人流等渠道传播
- 家庭聚集性明显:家庭内部传播速度快,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 隐匿传播风险: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高,增加早期发现难度
针对这些特点,专家提出以下防控建议:
- 加强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
- 减少非必要流动: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 及时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
- 配合流调工作:如实提供行程信息,不隐瞒、不谎报
物资保障与就医通道
两地均建立了完善的物资保障体系:
- 甘肃省确定重点保供企业126家,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
- 西宁市建立"社区网格员+物业+志愿者"配送体系,保障封控区居民需求
- 两地均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就医需求
甘肃省和西宁市的疫情防控措施是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专家评估不断调整优化的,公众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不传谣、不信谣,积极配合当地防控政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本文信息截至2022年11月26日,后续政策调整请关注各地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