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健委于近日发布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最新通知,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变化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同时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下是关键内容梳理和分析。
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优化管控方式
根据最新通知,甘肃省将严格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或社区等区域,对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将及时解封,各地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严禁以硬质围挡等不当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和小区门,这意味着防控措施将更加精准,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推进核酸检测优化,聚焦重点人群
通知要求,各地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仅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各地要保证充足核酸检测点,满足居民"愿检尽检"需求,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
调整隔离方式,科学分类管理
对于密切接触者,通知明确将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的管理模式,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对于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这一调整体现了对病毒特性变化的科学应对。
强化重点场所防控,筑牢安全屏障
通知强调,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要继续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其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和风险可控。
加快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
甘肃省要求各地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提供便利。
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对于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机构不得拒绝诊治,全力保障医疗服务。
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提升个人防护意识
通知强调要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公众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和家人健康安全。
甘肃省此次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是基于当前疫情发展和病毒变异特点作出的科学决策,体现了精准防控的理念,这些措施既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躺平",而是更加科学精准地开展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各地各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省卫健委同时呼吁广大市民继续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共同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