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这座海拔3650米的日光之城,一条普通的电话线正承载着非同寻常的使命,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的电话号码,不仅是印在通告上的一串数字,更是连接千家万户的生命线,当疫情笼罩雪域高原,这个看似平常的通讯工具,成为了维系社会运转、安抚民众情绪、调配防疫资源的中枢神经,折射出特殊时期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
每通来电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需求,凌晨三点,电话铃响起,值班人员迅速接听,电话那端是焦急的母亲,孩子的急用药即将断档,工作人员详细记录地址、药品名称和联系方式,立即启动紧急配送流程,两小时后,药品通过无接触配送方式送达小区门口,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从急病送医、物资短缺到心理疏导,电话线那端传来的不仅是求助,更是沉甸甸的信任,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拉萨各区县工作小组日均接听来电超2000个,办结率达96%以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防疫人员夜以继日的坚守。
这条热线何以高效运转?其背后是一套精密设计的应急响应机制,电话接入后,系统自动进行分类:医疗求助类转接医疗专班,物资需求类转接保供小组,政策咨询类由专人解答,重大紧急事项启动“30分钟响应机制”,确保问题及时上传下达,在技术层面,热线系统与疫情防控平台无缝对接,来电人员信息可实时同步至社区、医疗机构和物资配送单位,形成闭环管理,这种多部门联动的协同模式,既保证了专业性问题由专业团队处理,也避免了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
相较于内地城市,拉萨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独特挑战,高原环境下,医护人员本就紧缺,疫情暴发后医疗资源更显捉襟见肘;地广人稀的地理特征使得物资配送难度倍增;多民族聚居的语言多样性要求热线服务提供藏汉双语支持,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工作小组创新推出了“藏汉双语24小时服务”、“偏远地区物资直达专线”和“高原疾病特殊通道”等特色服务,充分体现了民族地区疫情防控的人文关怀与精准施策。
这条热线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渠道,更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工作人员发现,随着封控时间延长,咨询电话中焦虑、恐慌等情绪性来电比例逐渐上升,为此,工作小组专门引入心理专家坐镇热线,为市民提供专业心理支持,通过对来电大数据的分析,工作小组能够精准把握社会焦虑点,及时调整防疫政策宣传策略,有效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疫情防控电话热线的实践,为西藏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它证明了在应急管理体系中,一个简单易记的号码、一个24小时在线的服务窗口,往往比复杂的应用程序更有效;它展现了如何通过技术赋能传统通讯方式,实现精准服务与高效管理;它更彰显了在特殊时期,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对于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夜幕再次降临高原,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的电话依然灯火通明,每一通来电的响起,都是对这条生命守护线的信任投票,这条普通的电话线,已然成为拉萨疫情防控中看不见的生命线,它将政府与民众紧密相连,将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将关怀与温暖传递至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一串简单的数字,承载的是守护生命的重担,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书写的是特殊时期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