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山西省和青海省西宁市相继发布了最新的疫情政策通知,这些调整旨在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以下是关于山西省疫情政策通知和西宁最新防控措施的详细解读。
山西省疫情政策通知
山西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该通知根据国家最新防控指南,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对多项防控措施进行了优化调整。
山西省进一步优化了风险区域管理,通知明确,要精准划定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范围,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做到“快封快解”,低风险区要保障社会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减少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优化了核酸检测策略,山西省取消了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要求,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第三,优化调整了隔离方式,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山西省还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疫情防控、重点场所管理、疫苗接种等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保障措施
为确保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山西省要求各地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接种率,要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不得擅自关停重要民生保障场所,还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西宁最新防控措施
西宁市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也于近期发布了最新通告,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部署要求,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精准划定风险区域
西宁市按照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高风险区划定后,社区要第一时间告知居民隔离管控时间,高风险区人员隔离第5天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及时解封,出现续发病例的,只管控续发阳性住户,不得延长其他人员的管控时间。
优化核酸检测查验
西宁市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
调整隔离方式
西宁市对感染者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密切接触者原则上实行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也可自愿选择5天居家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西宁市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因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拒诊急危重症患者,可在进行紧急救治的同时进行新冠抗原及核酸采样检测,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要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为慢性病患者开具12周以内长期处方。
加快疫苗接种
西宁市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山西省和西宁市的最新疫情政策调整,是基于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特点作出的科学决策,体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精准化和人性化,这些措施旨在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这些优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广大市民也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共同筑牢群防群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