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秋,福州面临三年来最严峻的疫情考验,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暂时消散,熙攘的三坊七巷安静下来,但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并未停滞,在疫情防控的紧张节奏中,福州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城市韧性——不仅是应对危机的短期能力,更是一种在逆境中自我革新、重构城市肌理的深层力量。
福州疫情管控呈现出精准化、科学化的鲜明特征,不同于早期“一刀切”的防控模式,此次福州将全市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采用分级分类管理,在晋安区某封控小区,居民通过手机APP下单,生活物资经由无接触配送体系送达,志愿者团队组成“最后100米”配送链,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背后,是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体现,疫情前投入使用的城市大脑系统,在此次疫情中实现了疫情数据实时分析、资源调度优化和风险预警等功能。
传统社区网络在现代疫情中焕发新生,福州特有的“巷坊文化”为基层防疫提供了独特优势,台江区苍霞新城社区,老党员牵头组建了“邻里互助团”,通过微信群实现居民需求对接;仓山区金山街道,商家自发成立“物资保障联盟”,共享供应链资源,这种自组织形态的防疫网络,既保留了传统社区的温度,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效率,形成了一张张覆盖城市的弹性安全网。
疫情成为福州数字化转型的意外加速器,线上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永辉生活、朴朴超市等本地电商平台订单量增长300%,“云购榕城”成为新潮流,更深远的是,远程办公模式在软件园、高新区快速普及,网龙网络等科技企业率先实施混合办公模式,教育领域的变化尤为显著,全市中小学在48小时内完成线上教学转换,市教育研究院开发的“榕教云课堂”平台单日访问量突破千万。
经过疫情洗礼,福州的城市治理理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和社区韧性培育,福州市民对城市认同感不降反升——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对疫情后福州发展持乐观态度,这种信心的背后,是市民亲眼所见城市应对危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活力。
疫情终将过去,但它留给福州的不仅是应对危机的经验,更是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转型契机,这座自古以来因海而兴的港口城市,正在疫情淬炼中重塑自己的发展路径,当古老的榕树再次迎来春天,它的根系已经更深更广——正如这座城市的韧性,在经历风雨后变得更加坚韧而富有生命力,福州疫情应对的经验表明,真正的城市智慧不仅体现在平日里的繁华盛景,更彰显于特殊时期的应变与创新,这正是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微观缩影和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