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渤海之滨的暖风跨越三千公里吹向雪域高原,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已持续二十余载,自对口支援西藏昌都以来,天津以首善标准、务实作风和深厚情谊,将“津牌”优势与藏东实际紧密结合,在项目、产业、民生、智力等多领域精准发力,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援藏画卷,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天津援藏工作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先导,将温暖直接送达群众心坎,在昌都,一批批“天津援建”的民生项目拔地而起:设施齐全的示范村取代了昔日的土坯房,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连通了闭塞的村落,安全清洁的饮用水流进了千家万户,尤为显著的是医疗与教育领域,“组团式”援藏创造了“带不走的医疗队”模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等顶尖医院对口支援昌都市人民医院,通过专家驻点、远程会诊、人才培养,大幅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无数危重患者得以重获新生,教育援藏则从“输血”转向“造血”,天津实验中学、南开中学等名校与昌都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天津教育援藏团队不仅带来先进理念,更注重本地教师培养,点亮了无数高原孩子的梦想。
产业赋能是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天津立足昌都资源禀赋,精准培育特色产业,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在高原成功试种果蔬,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助力开发昌都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规划精品线路,培训服务人才,使“藏东明珠”吸引更多世界目光;支持唐卡、藏毯等民族手工业升级,搭建电商平台,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走出高原、走向全国,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为昌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单向援助”到“双向互动”,津藏两地的情谊在深度交融中愈发醇厚,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天津市民感受到了雪域文化的魅力,昌都的干部在天津挂职学习后,将先进管理经验带回高原,两地人民在来来往往中,思想沟通了,感情加深了,真正实现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天津的援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项目帮扶,升华为一种情感相连、命运与共的深厚情谊,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天津对口援藏的壮阔历程,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缩影,它深刻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智慧,面向未来,天津必将继续与昌都人民携手并肩,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精准的举措、更深入的融合,共同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藏东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