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许多地区加强了公共场所的管理措施,长春商场封了吗”的疑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根据最新官方通报和实地调查,截至目前(2023年10月),长春市主要商场并未全面封闭,但部分区域可能因疫情风险临时调整运营,整体上,商场在严格执行防疫政策的前提下保持开放,确保民生需求与经济运行。
长春商场整体运营情况:正常开放中
长春作为吉林省省会城市,拥有红旗街万达、欧亚卖场、重庆路商业区等大型购物中心,从市商务局和商场管理方获取的信息显示,绝大多数商场目前正常营业,未出现大规模封控现象,欧亚集团旗下商场均落实常态化防控,营业时间调整为早10点至晚8点,入口处需扫码测温,个别商场如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曾因局部疫情在2022年短暂闭店消杀,但现已恢复运营。
这种正常开放的状态得益于长春市精准化的防控策略,政府强调避免“一刀切”式封控,而是通过动态管理降低影响,商场作为民生保障场所,被列入重点监管范围,但并非轻易关闭,相关部门会根据疫情风险等级调整措施,例如若出现本土病例,可能暂停堂食或限流,而非直接封场。
疫情防控措施:严格化管理保障安全
虽然商场未封,但防疫措施显著加强,所有入口均设置“吉祥码”扫码点,未接种疫苗者需提供核酸证明,室内强制佩戴口罩,餐饮区实行隔座就餐,影院、游乐场等密闭场所限流50%,商场定期环境消杀,员工每日健康监测,并倡导无接触支付。
这些措施呼应了国家“动态清零”政策,长春市疾控中心表示,商场人流量大,是防控重点环节,但通过技术手段(如监控人流密度)和管理优化,能够兼顾安全与运营,部分商场启用智能系统,实时预警人群聚集,引导分散进出。
临时调整案例:局部与短时管控
尽管整体开放,但局部临时管控确实存在,2023年以来,长春曾因输入性疫情对个别风险区域实施短暂管控,8月宽城区某商场因关联病例闭店3天进行全员核酸筛查;9月净月区一家超市因环境检测阳性暂停营业1天,这些措施通常快速解封,不影响全市商超体系。
此类调整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强调“快封快解”,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和官方微博及时通告,避免谣言传播,市民可通过“长春发布”公众号或商场APP获取实时信息,而非轻信“全城封商场”等不实消息。
经济与民生影响:平衡中的挑战
商场持续开放对保障民生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长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来自实体商超,若长期封控将重创零售业和小商户,2022年疫情曾导致春季临时闭店,造成百亿损失,此后政府更注重精准防控。
商场人流恢复至疫情前80%左右,但消费行为变化明显:线上购物占比上升,商场转向“体验式消费”模式,政府同时发放消费券刺激经济,例如2023年“金秋购物节”推出千万补贴,助力商场复苏。
市民反应与建议:理性应对勿恐慌
对于“商场是否封了”的担忧,多数市民表示理解并配合措施,随机采访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管理“合理且必要”,但希望信息更透明,专家建议市民通过权威渠道查询动态,如拨打12345热线或登录市政网站,避免误信网络谣言。
商场也需优化服务,例如增设外卖取货点、开通虚拟导购等,减少人员接触,公共卫生部门提醒,个人防护仍是关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能有效降低风险。
长春商场并未全面封闭,而是在科学防控下有序运营,这座城市正努力寻找疫情管控与正常生活的平衡点,既保障公众健康,又维护社会活力,随着防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商场有望进一步回归常态,成为城市繁荣的象征。
(注:本文信息截至2023年10月,具体政策请以官方最新通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