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平原的腹地,南石家庄村静静地躺在时光的长河里,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却有着不普通的故事,每当晨曦微露,总有一个身影早早出现在村委办公室,夜晚最后熄灭的也总是那盏灯,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李卫国——一个被村民称为“村里主心骨”的人,在这个有着六百多户、两千多人的村庄里,村书记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一种精神的传承。
南石家庄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们世代以种植玉米、小麦为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守着这片土地,李卫国上任之初,面对的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诸多挑战,这位在部队大熔炉中锻炼过的汉子没有退缩,他深知,作为村书记,不仅要传达党的政策,更要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李卫国的每一天都是从走访开始的,他常说:“不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怎么能做好工作?”春耕时节,他在田间地头与老农探讨种植技术;盛夏酷暑,他协调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秋收时分,他联系粮食收购商,帮村民卖个好价钱;寒冬腊月,他走访困难户,确保每家每户温暖过冬,这种日复一日的坚守,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南石家庄村带来了转机,李卫国抓住机遇,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了“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他三赴省城请教农业专家,引进了适合当地土壤的富硒小米品种;他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他利用村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资源,发展民宿旅游,这些举措起初并不被理解,有的村民担心投入打水漂,有的怀疑这些“花架子”能否带来实际收益。
面对质疑,李卫国没有强行推进,而是先动员党员家庭做示范,党员李大爷率先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富硒小米,当年收入就增加了30%,实实在在的效益是最好的说服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南石家庄的富硒小米已成为地方知名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村里的古民居经过修缮,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宿,吸引着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村集体收入从五年前的不足十万元增长到如今的近百万元。
作为村书记,李卫国深知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他创新性地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在合作社、旅游公司都设立了党小组,让党员在经济发展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月1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他不仅组织学习党的理论政策,还请来技术专家培训种植技术,邀请电商达人讲解网络销售技巧,这种将党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做法,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李卫国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南石家庄村发展规划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和注释,每当有村民来找他办事,他总会指着规划图讲解村庄的未来发展,这幅图不仅是村庄发展的蓝图,更是他与村民之间的连心图,在他的带领下,南石家庄村不仅经济发展了,乡风文明也提升了,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建设了文化广场,组织秧歌队、锣鼓队,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如今的南石家庄村,不再是那个寂寂无名的普通村庄,它先后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而李卫国依然保持着早出晚归的习惯,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村民有事随时可以找到他,有人问他这么辛苦图什么,他笑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村书记,看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强。”
南石家庄村的故事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发展的缩影,村书记李卫国的坚守与奉献是中国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汇聚成了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村书记就是那盏引路的灯,照亮着村庄前行的道路,温暖着千家万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