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沉的情结,无论身在何方,总要回家,腊月二十八,山城重庆的街头巷尾已经挂起了红灯笼,空气里飘着火锅底料的辛辣香气,在这样的年味儿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引起了路人的注意——是张晋,身边那位穿着红色羽绒服,笑靥如花的,正是蔡少芬,他们带着三个女儿,融入了重庆街头摩肩接踵的置办年货的人流中,这是一次明星的归乡,也是一次寻常人的团圆。
张晋是地道的重庆娃儿,九龙的坡坎,朝天门的码头,十八梯的老街,都是他成长的印记,即便后来去了香港发展,成了家,拿了影帝,但重庆话里的那股“江湖气”和“耿直”仍刻在他骨子里,蔡少芬,港姐出身,TVB的当家花旦,却成了“重庆媳妇”,她曾在无数个综艺节目里,用她那标志性的、“烫嘴”的普通话,笑嘻嘻地说“我老公是重庆的,好厉害的!”言语间满是崇拜与爱意。
这次还乡,不同于往常的工作匆匆,是真正地沉浸式过年,有网友拍到一家五口在解放碑附近闲逛,三个女儿,楚儿、信儿和乐儿,穿着喜庆的棉服,像三只可爱的小福娃,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张晋耐心地做着向导,蔡少芬则挽着丈夫的手臂,笑容就没从脸上消失过,最有趣的莫过于一家子在小吃摊前的“挑战”,张晋熟练地要了几串麻辣串串,自己吃得酣畅淋漓,蔡少芬和女儿们显然被那层厚厚的辣椒面“震慑”住了,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瞬间被辣得眉头紧皱,吐着舌头直呼“好辣!”,赶紧找水喝,张晋在一旁看着妻女的“窘态”,笑得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大男孩,这温馨又接地气的一幕,让周围的市民都觉得格外亲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真正的团圆饭是在家里,可以想象,张晋的家人必定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重庆家常菜,未必是山珍海味,但一定有沸腾的火锅,有毛血旺,有辣子鸡,有回锅肉,蔡少芬或许还是吃不消那霸道的辣,但她一定会笑着尝试,因为这是家的味道,是丈夫记忆里的味道,饭桌上,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孩子们用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说着“恭喜发财”,两种文化,在一桌饭菜、一家人的笑语声中,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这种交融,本身就是中国家文化最动人的写照——爱能消融一切差异。
对于蔡少芬和张晋而言,这样的团圆时刻更显珍贵,娱乐圈的工作节奏快,聚少离多是常态,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双艺人家庭,能同时协调出假期,带着三个孩子,长途跋涉回老家过年,背后是对“家”和“根”的深切眷恋,他们通过这样的行动,也在向孩子们传递着家族的观念:无论走多远,重庆是爸爸的家,也是我们的家,这里的亲人、年俗、甚至街边的那碗小面,都是我们血脉里的一部分,这种言传身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一家五口的身影,是当代中国家庭的一个缩影,它打破了地域的隔阂,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内核依然是那份最传统、最朴素的对于团圆的渴望,明星的光环在此时褪去,他们只是一对归家的儿女,三个归家的孙辈,他们的幸福,不在于镜头前的光彩夺目,而在于能被家乡的烟火气所包裹,在于孩子能记住爷爷奶奶家的模样,在于饭桌上那口地道的家乡味。
春节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是一场浩荡的迁徙,一次情感的朝圣,它让庞大的国家按下暂停键,让亿万人只做一件事:回家,蔡少芬和张晋的回乡过年,正是一场关于爱与根的温暖示范,它告诉我们,最好的年味,不是名利场上的觥筹交错,而是挤在故乡的热闹街头,被辣得眼泪直流,却依然紧紧牵着的那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