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江城武汉,一时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医大夫们以仁心仁术,挺身而出,用千年传承的智慧,为抗击疫情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疫情初起,西医诊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核酸检测能力有限,重症患者救治困难重重,在此背景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方案被纳入其中,各地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与西医同仁并肩作战,这些中医大夫们,有的年逾花甲,有的正值壮年,他们带着药箱、银针和一颗赤诚之心,走进了隔离病房。
在方舱医院里,中医大夫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患者辨证施治,他们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将其分为寒湿郁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等不同证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参附汤等经典名方,在他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位患者高热不退,服用西药效果不佳,中医大夫仔细诊察后,开出三剂中药,患者服用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
除了中药汤剂,中医大夫们还广泛应用针灸、艾灸、耳穴压豆等非药物疗法,一位患者咳嗽剧烈,夜不能寐,中医大夫在其双侧肺俞穴施灸,当晚患者咳嗽减轻,得以安睡,这些简便验廉的方法,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更令人感动的是,中医大夫们不仅治病,更注重治心,他们与患者耐心交流,讲解中医养生知识,传授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位年轻患者因担心病情而情绪低落,中医大夫每天抽时间与他聊天,指导他练习呼吸吐纳,患者逐渐走出阴霾,积极配合治疗。
数据显示,在武汉疫情期间,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比例达到90%以上,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重症转化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中医大夫们的默默付出,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汗水浸透了衣衫,护目镜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却从不叫苦叫累,一位老中医说:"这是我们医生的天职,无论中医西医,能治病救人就是好医。"
疫情过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中医大夫们的贡献,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医药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的价值和优势,推动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发展,这场疫情也暴露出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应急机制建设等,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江城春风起,樱花又开放,当我们漫步在武汉的街头,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光,不应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医者,中医大夫们用仁心仁术书写了大医精诚的崇高精神,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这座英雄城市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