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千万长沙市民而言,是继续与新冠病毒反复较量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长沙市坚决贯彻国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以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高效有序的组织动员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温度,书写了一份兼具力度与温度的疫情防控答卷,全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城市的正常运行。
科学精准,筑牢“外防输入”的坚固防线
作为湖南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热门旅游城市,长沙面临的“外防输入”压力巨大,为此,长沙市将“精准”二字贯穿于防控全过程。
严守交通枢纽关口,黄花国际机场、长沙南站、各火车站及长途汽车站均设立了严格的查验通道,利用大数据、健康码、行程卡等技术手段,对来自不同风险地区的旅客实施分级分类管控,落地检、即采即走成为标准流程,确保风险人员第一时间被识别和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输入风险。
强化重点人群监测,对跨境货车司机、口岸一线工作人员、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人群实行闭环管理或定期高频次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将潜在传播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动态摸排外来(返)长人员信息,确保社区报备制度落实到位,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网络。
以快制快,高效处置本土突发疫情
当本土疫情零星散发或局部聚集性疫情出现时,长沙市的反应机制凸显出一个“快”字。
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立即实现平急转换,流调溯源队伍迅速集结,在黄金2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调查和活动轨迹勾勒,利用技术手段,精准判定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群,并第一时间实施转运隔离,切断传播链条。
根据风险范围,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并迅速启动重点区域乃至全市范围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数以千计的采样点在短时间内布置完成,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通宵奋战,市民积极配合,秩序井然,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长沙速度”,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也能及时动态调整风险区域等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保障民生,彰显城市治理的温度与韧性
疫情防控不仅是对病毒的战斗,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和人文关怀的考验,长沙市始终将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
在封控管控区域,迅速建立起生活物资保障体系,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设置临时供应点、组织志愿者上门等方式,确保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特别关注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建立台账,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
医疗救治保障至关重要,长沙市明确指定“红码”“黄码”人员定点医院,保障风险人群的医疗需求,畅通应急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绝不因疫情原因推诿拒收病人,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原则。
长沙市还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发布权威信息缓解公众焦虑、组织丰富的线上文化活动等方式,疏导市民情绪,凝聚抗疫共识,展现了星城长沙包容、友善、坚韧的城市精神。
总结与展望
回顾长沙市的疫情防控历程,这是一条科学精准、动态调整、不断优化的道路,它并非追求绝对的“零感染”,而是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对市民生活最小的干扰来控制住疫情,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病毒变异仍未停止,长沙市将继续保持警惕,因时因势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提升监测预警、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的治理智慧和在抗疫中凝聚起的众志成城的力量,将成为它应对未来任何挑战的宝贵财富,长沙,正以其坚定、智慧与温暖,守护着星城的万家灯火,静候疫散云开后的更加繁荣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