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冬之交,两座千万级人口城市——郑州与成都,相继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两座城市相距千里,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展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与相同的抗疫决心。
郑州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其疫情防控难度可想而知,当疫情来袭,这座城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划定风险区域,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街头巷尾,白衣天使们冒着严寒为市民采样;社区里,志愿者们奔波忙碌,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这座素有“商都”之称的城市,在疫情中展现出中原大地的坚韧与温度。
西南重镇成都也面临相似挑战,这座以休闲宜居著称的城市,在疫情面前展现出惊人的组织能力与市民素养,成都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成果,通过大数据精准溯源,快速切断传播链,茶馆虽暂时冷清,但成都人特有的乐观精神并未消减,“居家也是作贡献”成为市民共识。
两座城市的抗疫策略各有特色,郑州采取“快速响应、精准管控”的方式,在确保社会面基本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疫情扩散;成都则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防疫措施的精细化落实,不同的策略背后,是相同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疫情对两城经济社会的冲击不容小觑,郑州作为制造业重镇,面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压力;成都作为西部消费中心,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但两地政府都及时出台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展现出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座城市的抗疫过程中,普通人的故事温暖人心,郑州的“饺子阿姨”为防疫人员免费送餐,成都的“火锅外卖接力”支持餐饮业;两地的医护人员互相支援,谱写着一曲跨地域的互助赞歌,这些细微之处,彰显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与大爱。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郑州与成都的疫情都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两座城市的抗疫实践,为中国特大城市的疫情防控积累了宝贵经验:既要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扑灭疫情,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既要依靠政府的有力组织,也要发动群众的积极参与。
疫情终将过去,但留给城市的思考不会停止,郑州与成都的经历证明,现代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更要注重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治理的创新,当灾难来袭时,城市才能真正做到从容应对,守护好每一个生命的安全与尊严。
经此一役,郑州与成都的城市韧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两座城市所展现出的组织能力、市民素质和人文关怀,将成为它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新征程上,这种在逆境中凝聚的力量,必将助推它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