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末,河南某高速路口,一名货车司机因健康码突然转红而被困驾驶室三天三夜,靠瓶装水和饼干维生;几个月后,村镇银行储户维权群中数百人诡异同步“赋红码”,出行自由瞬间蒸发,这些魔幻现实切片拼凑出河南防疫图景的双重面相:一面是坚不可摧的技术铜墙,另一面却是普通人被数字化巨轮碾压时的无声窒息,河南的防疫实践犹如一场宏大社会实验,将技术治理的效能与残酷同时放大到极致,在公共安全与个体权利的钢丝上颤巍巍行走,映照出非常状态下现代性治理的深刻困境。
河南防疫体系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技术赋能高效率,千万人口级城市能在48小时内完成多轮核酸筛查,数字化流调将传播链追踪精确至分钟级,电子围栏对重点区域实现毫米级管控——这套以“数治”为核心的防疫模式确实创造了惊人的流行病学控制奇迹,然而技术利维坦的阴影随之蔓延,当“精准防控”异化为“精准赋码”的政治工具时,当防疫数据库与金融信用系统秘密耦合时,帕累托最优的冰冷计算彻底碾压了公民权利的脆弱屏障,法国哲学家福柯笔下的“生命权力”在此具象化为算法对肉体的绝对支配,每一个红码背后都是被技术合法性褫夺自由的现代灵魂。
河南村镇银行“赋红码事件”撕开了技术治理的伦理黑洞,维权储户们突然发现自己在数字世界的存在被涂抹成危险红色,现实行动能力瞬间归零,这种算法权力的武器化运用暴露了令人颤栗的真相:在缺乏制衡的数字化治理体系中,技术随时可能蜕变为压制异议的“数字镣铐”,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所警示的“风险社会”在此获得新注脚——技术本身成为新的风险源,当健康码系统既能防疫又能“维吻”,每一个公民都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沦为数字利维坦的囚徒。
更令人心悸的是防疫技术对社会毛细血管的殖民,河南农村地区的老人被迫手持纸质健康码蹒跚出行,学童须每日上传全家健康码状态方可入校,基层网格员获得定义居民健康状态的微权力——技术鸿沟与权力寻租在防疫大旗下获得双重合法性,这印证了韩炳哲的论断,数字技术正构建一种新式的“精神政治”,通过预设的算法规则实现对人口的前摄性控制,当生命价值被简化为三色代码,人类尊严在数据流中被解构成可计算的风险概率。
然而河南叙事中同样跃动着不屈的人文微光,郑州爱心厨房在封控区坚持为医护提供免费餐食,洛阳社区志愿者组成“银发扫码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开封大学生开发离线健康码生成器破解信号盲区困境——这些草根智慧在技术铁幕上凿出一个个透气孔,它们证明技术治理永远需要人文温度的校准,就像亚里士多德强调的“实践智慧”,真正的良治永远在规则与例外、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动态平衡。
河南的防疫经验犹如一面多棱镜,既折射出技术赋能公共安全的巨大潜力,也映射出数字利维坦对公民社会的威胁,当未来流行病再度来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先进的算法、更精准的溯源,更需要重建技术治理的伦理底座:将不可让渡的人身自由写入代码宪法,让算法权力运行在法治轨道上,使每一个生命价值永远高于任何防疫效率指标,唯如此,方能避免卡夫卡式的噩梦——人在自己参与构建的技术迷宫中,沦为无名的红色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