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疫情防控相关部门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传播特点,发布了最新的疫情通知与防控指引,这份通知不仅是对现阶段防控工作的总结与部署,更是对未来一个时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导,旨在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知首先基于详实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对吉林省目前的疫情态势进行了科学研判,指出,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持续演进,其传播力进一步增强,隐匿性更强,但致病力相对减弱的特点依然明显,全省疫情总体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特征,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绝不可掉以轻心,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压实“四方责任”,即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在具体防控策略上,通知突出强调了“科学精准”的核心原则,这意味着防控措施不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更加注重针对性、实效性。一是精准开展核酸检测。 通知明确,不再开展全员常态化核酸检测,而是将检测资源更加聚焦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区域,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按规定频次开展“应检尽检”;对来自高风险区的人员、物品和环境,及时进行检测,优化“采、送、检、报”各环节流程,确保检测结果快速、准确,为流调溯源和风险研判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精准划定风险区域。 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方案,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疫情传播风险大小,科学精准地划定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并动态调整,高风险区的划定要做到“快封快解”,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解封,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低风险区则要落实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控要求。
三是强化重点场所和人群防控。 通知特别指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特殊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后果较为严重,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呼吁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这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除了上述精准管控措施,通知还着重强调了个人防护的“第一责任人”作用,面对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每一个公民的防护意识与行为都至关重要,通知呼吁广大市民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经常开窗通风,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疑似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主动向社区(村屯)和单位报告,积极配合流调排查、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防控措施,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通知还对医疗资源的储备与配置、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生活物资保供稳价、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周密安排,旨在构建起一张“科学、精准、高效、有温度”的疫情防控网。
吉林省此次发布的疫情通知,是在国家“动态清零”总方针指导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作出的精准部署,它传递出的核心信息是:疫情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需要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也需要各行各业严格落实责任,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只有上下同心、携手并肩,我们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控制住疫情,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终赢得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