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冬之交,中国多个城市面临疫情防控的新挑战,在此背景下,不同地区的防疫政策与民生需求之间如何平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哈尔滨的KTV等娱乐场所与西宁市商业开业情况,恰好提供了两个值得观察的侧面。
哈尔滨:KTV与娱乐行业的疫情之困
作为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每年冬季都是旅游旺季,娱乐行业本应迎来营业高峰,近期哈尔滨疫情出现反复,当地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据了解,哈尔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于11月初发布通告,要求全市歌舞娱乐场所(KTV)、网吧、棋牌室、剧本杀等空间密闭、人员聚集的场所暂停营业,这一政策旨在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病毒传播链,但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经营压力。
一位哈尔滨KTV经营者表示:“理解防疫需要,但这是我们三年来的第五次停业,每次重启都需要重新招聘培训员工,投入资金消毒整改,经营压力非常大。”许多娱乐场所从业者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配合防疫政策,另一方面又需要维持生计。
哈尔滨市政府也注意到企业的困境,近期推出了包括税收减免、租金补贴、信贷支持在内的一揽子帮扶措施,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科学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推动符合条件的场所有序恢复营业。”
西宁:稳步推进复工复产
相比之下,青海省西宁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后,正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11月中旬,西宁市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根据通告,西宁市各类商业场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恢复正常营业,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等场所需限制人流,实行错峰营业;进入人员必须扫码测温、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西宁市某大型商场负责人介绍:“恢复营业后,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入场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每天进行至少三次全面消毒,所有员工实行闭环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西宁市的娱乐场所如KTV、网吧、影剧院等,目前仍处于暂停开放状态,相关部门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放开这些场所。
疫情下的城市管理智慧
两地政策的差异,反映了中国疫情防控“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疫情形势、资源条件和人口结构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的防控措施。
哈尔滨作为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城市,人员流动性大,输入风险较高,因此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而西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封控管理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故而能够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这种差异化策略体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既不搞“一刀切”,又不过度放松,努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展望未来: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疫情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催生了一些新业态和新模式,无论是哈尔滨还是西宁,娱乐行业都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许多KTV开始提供线上歌房服务,开发家庭套餐,拓展外卖业务;一些商场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维持客户联系,这些创新尝试不仅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生存下来,也为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积累了经验。
专家建议,娱乐场所应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包括预约制度、人流控制、通风消毒等,以便在疫情平稳期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营,政府应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渡过难关。
疫情下的城市,正在艰难中寻求平衡,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哈尔滨KTV的暂停与西宁市的开门营业,看似不同的政策选择,实则都是基于科学防控和民生需求做出的决策,随着疫情防控经验的积累和精准化水平的提升,相信城市生活会逐步恢复正常,人们的歌声和笑声终将再次充满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和耐心,既要对疫情防控保持警惕,也要对生活保持热爱和希望,毕竟,疫情的寒冬终将过去,而城市的活力与人们的笑容永远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