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零星散发病例,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截至4月10日24时,四川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均为轻型病例,且全部为隔离管控中的密切接触者,所有病例均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病情稳定,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仍在可控范围内,没有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的情况。
四川省本轮疫情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和乐山市,传播链条清晰,所有病例均与省外输入病例相关联,疫情发生后,四川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工作,成都市和乐山市已对相关区域实施了封控管理,并开展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确保疫情不扩散、不外溢。
武汉作为曾经疫情最严重的城市,如今已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至今已过去两年,两年来,武汉的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人民生活逐步回归正轨,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市2021年GDP同比增长12.2%,经济总量突破1.7万亿元,重回全国城市前十行列。
在疫情防控方面,武汉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目前武汉市疫情形势平稳,无本土新增病例,但外防输入压力依然较大,武汉市已加强对入境人员、冷链食品、国际邮件的检测和消毒工作,确保疫情不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在疫情后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武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已于2021年启动,包括新建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扩建市疾控中心、建立多点触发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等,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武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川省也在不断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四川省建成了一批核酸检测实验室,每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200万管以上,全省还建立了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响应、有效处置。
两地疫情防控的经验表明,精准防控是关键,四川省采用"分层分级、精准施策"的策略,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武汉市则通过建立"市区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两地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四川省和武汉市均已开展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群众接种疫苗加强针,截至目前,四川省全程接种人数超过7000万人,武汉市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000万人,疫苗接种率位居全国前列。
疫情也改变了两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都市和武汉市均被评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技术正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支撑。
回顾两年多的抗疫历程,从武汉封城到四川精准防控,中国疫情防控策略不断优化完善,两地经验表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才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四川省和武汉市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断完善疫情防控体系,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同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