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号 百科知识 哈尔滨网民发“沈阳封城”假信息

哈尔滨网民发“沈阳封城”假信息

哈尔滨网民发“沈阳封城”假信息

一则关于“沈阳封城”的谣言在网络上传播,引发部分民众恐慌,经查证,该虚假信息由哈尔滨网民王某编造并发布,目前王某已被警方依法查处,这起事件再次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传谣将承担法律责任。

5月18日,一则“沈阳即将封城”的消息在微信群、微博等平台扩散,称“沈阳将于三日内实施全面封控”,并附有所谓“内部通知”截图,消息迅速发酵,造成部分市民恐慌性囤货,超市出现抢购潮,沈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辟谣,指出该信息纯属捏造,沈阳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并无封城计划。

哈尔滨网民发“沈阳封城”假信息

经公安机关调查,谣言源头指向哈尔滨网民王某,王某承认,为博取关注,自行编造了“沈阳封城”的虚假信息,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发布,王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这起事件反映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疫情相关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虚假信息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沈阳曾经历过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对“封城”消息格外敏感,谣言传播后,部分超市出现蔬菜、粮油等物资抢购现象,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谣言传播渠道仍以社交媒体为主,从微信群到微博平台,谣言呈现几何级数扩散,说明部分网民对信息缺乏辨别能力,习惯于“随手转发”而不核实。

哈尔滨网民发“沈阳封城”假信息

近年来,类似网络谣言屡见不鲜,2022年,一网民造谣“上海封城”被行拘;2023年初,有人传播“北京静默”谣言被查处,这些案例表明,每逢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热点时期,总有人利用公众焦虑心理编造谣言,轻则为博流量,重则蓄意制造混乱。

我国法律对网络谣言有明确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至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公众而言,如何辨别疫情谣言?首先要关注官方渠道信息,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中心会通过权威媒体发布最新政策,切勿轻信所谓“内部消息”或“朋友透露”,注意消息来源是否可靠,网络谣言往往缺乏具体时间、地点和责任人,用语模糊,常带有“赶紧转”“马上删”等煽动性词汇,应养成核实习惯,遇到可疑信息,可通过公安部网络谣言查证平台、官方举报渠道进行核实,而非盲目转发。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但同时也要求每位网民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应成为网络行为的基本准则,只有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才能避免虚假信息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哈尔滨网民王某的行为既是对沈阳市民情感的伤害,也是对法律红线的挑战,此案的依法查处,再次彰显了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谣言的决心,期待此案能够起到警示作用,让更多网民意识到:键盘之上有责任,屏幕之后需敬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ntto.com.cn/zshizhishi/15010.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www.wantto.com.cn/zb_users/upload/2025/09/20250909163300175740678035452.jpg

沈阳宣布封城了吗/沈阳宣布封城了吗最新消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