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南部边疆,毗邻越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民族风情浓郁,广西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形成了现今的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究竟有几个地区?本文将详细解析广西的行政区划,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地区构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14个地级市,这些地级市又分为若干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自治县,广西的行政区划以地级市为主,不再设立“地区”这一行政层级,但在历史上,广西曾设有多个“地区”,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地区逐步撤地设市,形成了现今的地级市格局。
广西历史上的“地区”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广西的行政区划中曾存在多个“地区”,这些地区是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的行政单位。
- 南宁地区:原辖南宁市周边的县,后因南宁市扩容,南宁地区逐步撤销,部分县划归南宁市,其余并入其他地级市。
- 柳州地区:原辖柳州市周边的县,后撤地设市,部分县划归柳州市,其余并入来宾市。
- 桂林地区:原辖桂林市周边的县,后撤地设市,县份划归桂林市。
- 梧州地区:原辖梧州市周边的县,后撤地设市,部分县划归梧州市,其余并入贺州市。
- 玉林地区:原辖玉林市周边的县,后撤地设市,形成现今的玉林市。
- 百色地区:原辖百色市周边的县,后撤地设市,形成现今的百色市。
- 河池地区:原辖河池市周边的县,后撤地设市,形成现今的河池市。
- 钦州地区:原辖钦州市周边的县,后撤地设市,形成现今的钦州市。
这些地区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逐步撤销,改为地级市,广西的行政区划也从“地区”主导转变为“地级市”主导。
现今广西的地级市格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14个地级市,分别是:
- 南宁市:广西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柳州市:工业重镇,以汽车制造业闻名。
- 桂林市:国际旅游名城,以山水风光著称。
- 梧州市:广西东大门,历史悠久。
- 北海市:沿海开放城市,以银滩闻名。
- 防城港市: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港口。
- 钦州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
- 贵港市: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
- 玉林市:民营经济发达,商贸活跃。
- 百色市: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胜地。
- 贺州市:广西与广东交界的重要城市。
- 河池市: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风光秀丽。
- 来宾市:新兴工业城市。
- 崇左市:中越边境城市,边贸活跃。
这些地级市涵盖了广西的各个区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划体系。
广西行政区划的特点
- 地级市为主:广西的行政区划以地级市为核心,每个地级市下辖多个县、区或县级市,层级清晰。
- 民族自治特色:广西是壮族自治区,部分县份为自治县,如隆林各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 城市化进程快:随着经济发展,广西的行政区划不断调整,撤地设市、撤县设区等举措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常见问题解答
-
广西还有“地区”吗?
目前广西已无“地区”这一行政层级,全部为地级市。 -
为什么广西的“地区”都撤销了?
这是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一部分,旨在优化行政管理,推动城市化发展。 -
广西的地级市是如何划分的?
地级市的划分综合考虑了地理、经济、民族等因素,旨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历史上的“地区”到现今的14个地级市,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广西的行政区划,不仅有助于认识其地理格局,也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和经济特点,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的行政区划可能还将进一步优化,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