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健康码已成为中国民众日常出行的“电子通行证”,南京推出的“南京码”(即宁归来码)作为地方健康码的代表,在江苏省内广泛使用,当人们跨省流动时,一个问题随之浮现:南京码在陕西省通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南京码仅限于江苏省内使用,无法在陕西省直接通行,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疫情背景下健康码跨省互认的挑战与进展。
健康码的地域性:为何南京码在陕西无效?
健康码通常由各地政府根据本地疫情数据和防控政策独立开发,因此具有强烈的地域属性,南京码是南京市基于国家健康码标准(如“防疫健康信息码”),但结合本地需求定制的工具,其数据来源包括江苏省的疫情风险等级、用户行程轨迹及健康申报信息,而陕西省则使用本地的“陕西健康码”(或“西安一码通”),数据源和评估标准可能略有差异,两地对风险区域的划分、核酸检测时效性的要求或隔离政策的不同,可能导致健康码颜色判定不一致,南京码在陕西省无法被直接识别或认可,用户需重新注册或转换当地健康码。
跨省互认的进展:国家政策与区域协作
尽管地方健康码存在壁垒,但国家层面一直在推动跨省互认,2020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健康码跨地区互认互用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健康码的互认共享,在此基础上,陕西省和江苏省均接入了国家平台的“防疫健康信息码”,理论上可通过数据交换实现间接互认,用户可在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中申请全国通用的“防疫健康信息码”,该码整合了跨省数据,在陕西和江苏均可使用,但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仍优先本地码,导致用户需多次切换,体验不便。
随着疫情常态化管理,区域协作也有所加强,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已初步实现健康码互认,但陕西作为西北省份,与江苏的互认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用户从南京前往陕西时,最好提前申请“陕西健康码”或携带全国码,以避免出行受阻。
现实挑战:技术标准不统一与数据安全顾虑
健康码跨省互认的难点不仅在于政策协调,还涉及技术和安全层面,各地健康码的技术标准(如数据接口、颜色判定算法)不统一,可能导致信息传输错误,南京码可能使用“红、黄、绿”三色分级,而陕西码可能细化到“深红、浅红”等级,互认时容易引发歧义,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跨省互认需共享用户行程、健康等敏感信息,如何确保数据不被滥用或泄露,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国家平台虽采用加密和匿名化处理,但地方执行中的差异仍可能存在风险。
疫情动态变化也增加了互认的复杂性,2021年南京疫情爆发时,当地码迅速调整风险等级,但外省可能未能实时同步数据,导致互认延迟,这种“时间差”在紧急防控中尤为明显,可能影响跨省出行效率。
用户应对策略:如何顺畅跨省出行?
对于从南京前往陕西的用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提前申请全国码: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或小程序获取“防疫健康信息码”,该码在全国多数省份通用,包括陕西。
- 注册陕西健康码:抵达陕西后,及时在支付宝或微信搜索“陕西健康码”,完成本地注册和申报。
- 备好纸质证明:携带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疫苗接种记录等纸质文件,作为健康码的补充,以应对突发情况。
- 关注政策更新:疫情政策变化频繁,出行前通过官方渠道(如两地卫健委网站)查询最新要求。
走向全国统一任重道远
南京码在陕西省不通用,是当前健康码地域分割的一个缩影,尽管国家推动互认,但完全实现全国统一仍面临政策、技术和社会层面的障碍,随着疫情管控的精细化和数字化进程加速,健康码有望进一步整合,减少民众出行负担,在此之前,跨省流动者需保持灵活性,主动适应多码并存的现状,疫情终将过去,但健康码留下的数据治理经验,或将为未来公共卫生体系提供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