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这里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但也面临着高寒缺氧、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受限等挑战,2010年,国家新一轮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启动,天津与黄南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多年来,来自渤海之滨的天津力量,跨越山海,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帮扶篇章。
对口支援绝非简单的给钱给物,而是系统性、深层次的协作,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援青工作,坚持“黄南所需、天津所能”的原则,从民生改善、产业培育、智力支持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在民生领域,天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黄南州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批天津援建项目落地生根:牧民定居点让游牧群众过上了安稳生活,乡镇卫生院和学校条件显著改善,安全饮水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组团式”教育医疗援助,天津派出多批优秀教师和医生,通过“传帮带”为黄南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天津注重培育黄南的内生动力,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帮助发展特色产业,黄南州的畜牧业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天津援助建设了现代化畜产品加工厂,引入先进技术提升附加值;扶持唐卡、堆绣等民族手工业,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开拓市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援建旅游设施,培训从业人员,提升服务品质,这些举措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更增强了黄南经济的自我造血能力。
智力支援是对口帮扶的长远之策,天津与黄南建立了干部人才交流机制,多名黄南干部到天津挂职锻炼,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天津也选派优秀干部到黄南任职,带来新理念、新方法,两地广泛开展教育合作,天津高校为黄南学生提供定向招生名额,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多次组织农业、医疗、管理等领域的专家赴黄南开展培训,为当地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十年的对口支援结出了丰硕成果,黄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农牧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更重要的是,通过频繁的交往交流交融,天津与黄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许多天津援青干部将黄南视为第二故乡,与当地群众结下了亲人般的感情;黄南干部群众也深深感激天津的无私援助,这种情感纽带成为两地合作最坚实的基础。
当前,对口支援工作正从“输血”向“造血”深化,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天津将继续坚持民生优先、产业带动、智力支撑的多措并举,帮助黄南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地将进一步深化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合作,探索更多互利共赢的新路径。
天津与黄南,虽相隔千里,但心手相连,这段对口支援的佳章,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随着协作的不断深入,渤海之滨的暖流将继续滋润雪域高原,共同绘就更加美好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