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秋,黄河之滨的兰州面临一场严峻考验,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链悄然延伸,这座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城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科学精准的防控体系正在与病毒赛跑,每一个决策背后,是流行病学专家的彻夜研判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全力执行。
兰州疫情控制防体系的核心在于“科学精准”四字,当首例病例确诊后,24小时内即完成核心密接者排查,48小时初步划定风险区域,这种高效响应建立在三级流调体系之上:市级专家组提供战略指导,区县流调中心负责战术执行,社区网格员落实细节排查,在七里河区某小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时,防控团队创新使用“时空伴随者”大数据追踪技术,将传统流调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成功阻断三条潜在传播链。
核酸检测是疫情控制的“雷达系统”,兰州创造性地采用“梯度检测法”,按照风险等级分批次开展筛查:高风险区每日一检,中风险区两日一检,防范区三日一检,在榆中县农村地区,检测队伍带着移动检测车深入山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11月中旬,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3000万人次,单日最大检测能力突破100万管,为精准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社区防控网络构成最后一道防线,兰州将全市划分为986个防控网格,实施“社区干部+物业+志愿者”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城关区某个封控小区,志愿者组建了“生活保障链”,每天运送物资500余次,同时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居民医疗需求,这种人性化管理既保证了防控力度,又彰显了城市温度,特别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建立专属档案,确保特殊群体在疫情期间不断药、不缺医。
物资保障体系是防控的坚强后盾,兰州建立“市-区-街道”三级保供网络,确定重点保供企业126家,储备粮油可满足市民30天需求,在物流配送环节,创新推出“无接触配送驿站”,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风险,市场监管部门每日开展价格巡查,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零容忍”,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兰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用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书写了抗疫答卷,兰州经验表明:现代化防控体系需要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管理相结合,既要精准阻断病毒传播,又要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活,当金城兰州重现车水马龙的景象,那些日夜坚守的身影已然铸就一座无形的健康长城,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疫情终将过去,但兰州构建的多元化、立体化防控体系将持续完善,成为未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宝贵财富,在抗击疫情中凝聚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将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成为兰州迈向更美好明天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