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成为关键一环,中国作为疫苗研发的重要力量,其多个科研团队和企业贡献了多个疫苗产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开发的疫苗——常被称为“兰州疫苗”和“北京疫苗”——成为中国疫苗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款疫苗不仅在国内广泛接种,还助力全球抗疫,但它们在技术路线、生产规模和国际影响上各有特色,本文将探讨这两款疫苗的异同,并分析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疫情应对中的作用。
技术路线与研发背景
“兰州疫苗”通常指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一种传统且成熟的技术,通过培养并灭活病毒,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但仍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兰州所的疫苗基于这一路线,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于2021年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其优势在于安全性高、稳定性强,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储存,尤其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地区。
相比之下,“北京疫苗”主要指北京科兴中维开发的克尔来福(CoronaVac)灭活疫苗,科兴的疫苗同样采用灭活技术,但与兰州所疫苗在病毒株选择、生产工艺和佐剂使用上略有不同,科兴疫苗的研发较早启动,并与多个国家合作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较高,科兴疫苗的优势在于其国际认可度更高,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紧急使用清单认证,便于全球分发。
生产与分发规模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作为中国生物旗下的重要生产基地,依托国药集团的资源,实现了疫苗的快速量产,兰州所疫苗的年产能可达数十亿剂,主要供应中国西北地区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其分发网络覆盖国内多个省份,并通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等渠道出口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北京科兴中维则凭借其成熟的商业化能力,成为全球疫苗供应的主力军,科兴疫苗的年产能超过20亿剂,已向全球超过50个国家供应疫苗,包括巴西、印尼和土耳其等疫情重灾区,科兴还通过技术转让与合作生产的方式,在埃及、智利等国建立本地化生产线,提升了疫苗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有效性及国际认可
在有效性方面,两款疫苗均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兰州所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总体保护率约为70%-80%,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显著,科兴疫苗的多国研究结果类似,总体保护率在50%-90%之间波动,具体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和接种人群,两者均被证明能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为公共卫生系统减轻压力。
国际认可度上,科兴疫苗略胜一筹,由于较早获得WHO认证,科兴疫苗被纳入全球疫苗采购机制,并得到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机构的审核,兰州所疫苗虽在国内广泛使用,但国际认证进程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全球影响力,两款疫苗均被中国及多国政府推荐为加强针接种选择,以应对变异毒株。
社会影响与争议
兰州疫苗和北京疫苗的推广也伴随一些争议,关于灭活疫苗对变异毒株(如Delta和Omicron)的有效性,曾引发科学讨论,但真实世界数据表明,接种这两款疫苗后,突破性感染率较低,且能有效预防重症,中国疫苗的“疫苗外交”策略——通过援助和出口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但也面临地缘政治质疑,西方媒体曾炒作“疫苗效力不足”等话题,但多数国家仍肯定中国疫苗的贡献。
兰州疫苗与北京疫苗代表了中国疫苗研发的双重力量:一个依托国有企业的稳健生产,另一个发挥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与国际视野,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国疫苗的“安全网”,不仅为国内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还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随着病毒变异和疫苗技术的迭代,这两款疫苗可能需要升级或作为混合接种策略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它们的成功印证了中国科研的实力与担当,也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