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阳光透过疫苗接种点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队伍有序地向前移动,人群中,林志明的台湾口音显得格外特别。“请出示您的证件。”工作人员微笑着接过他的台胞证,熟练地在系统里录入信息,几分钟后,一支新冠疫苗注入他的左臂,这个简单的医疗行为,对林志明而言却承载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是身体的免疫过程,更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情感体验。
2021年初,中国大陆开始实施全民免费疫苗接种政策,并明确将在大陆的台湾同胞纳入接种范围,这个消息在台湾朋友圈中掀起热议,当时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林志明,第一时间收到了公司人事部门的通知:“根据国家政策,台胞可凭居住证或台胞证自愿预约接种。”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预约过程出乎意料的简便,通过手机APP,林志明选择了离住处最近的接种点,系统自动识别了他的台胞证信息,接种当天,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态度让他印象深刻。“他们看到台胞证时没有任何诧异,就像对待所有大陆居民一样引导我完成每个步骤。”这种“无差别对待”让林志明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融入感。
在留观区,林志明遇到了几位同样来自台湾的同胞,来自新北市的李女士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十二年,她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两岸政策直接惠及个人生活。”另一位台生插话道:“在台湾的家人还担心疫苗不足,没想到我在大陆先打上了。”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分享着各自的故事,疫苗接种点意外成为了台胞交流的小型聚会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已有超过6万名在大陆台胞接种了新冠疫苗,这一数字背后,是两岸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的缩影,早在2020年初疫情暴发初期,大陆就多次向台湾地区分享抗疫经验和诊疗方案,而当疫苗问世后,又将台胞纳入全民接种体系,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健康福祉的真切关怀。
林志明回忆起接种后的感受:“除了手臂有点酸胀,没有其他不适,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踏实感。”这种踏实感不仅来自于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更源于被纳入整体防疫体系的安全感,随着疫苗接种完成,他的出行更加方便,工作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节奏,“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没有被边缘化。”
台胞接种疫苗的过程并非完全没有障碍,初期,部分台胞对大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虑,为此,北京市台办专门组织了几场面向台胞的疫苗科普讲座,邀请医学专家答疑解惑,各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走访台胞家庭,耐心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逐渐消除了大家的顾虑。
林志明将接种经历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台湾朋友的热烈讨论,许多人好奇地询问细节,也有不少人表达了对大陆高效组织接种的钦佩。“这成了一次意外的两岸民间交流,”林志明说,“通过疫苗这个话题,我们客观地讨论大陆的防疫成就,超越了以往的政治框架。”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疫苗成为连接人与人、国与家之间的特殊纽带,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而言,接种疫苗不仅是一项健康选择,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体现,当林志明拿出那张印有简体字的疫苗接种证明时,他感受到的是作为中华民族一员共同抗击疫情的责任与荣耀。
夕阳西下,林志明走出接种点,手机里收到一条来自台湾母亲的讯息:“打完疫苗记得多喝水。”他微笑着回复:“放心,这里的医疗很好。”这一刻,疫苗不再只是医学名词,而是化作跨越海峡的亲情纽带,连接着两岸人民共同的生命关怀与健康守望。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接种疫苗的台湾同胞都在经历着双重免疫——不仅是身体对病毒的免疫,更是心灵对隔阂的免疫,当针头刺入皮肤的瞬间,注入的不仅是疫苗,更是一个民族共同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担当,这或许就是疫情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生命健康面前,我们从来都是命运与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