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旦、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加,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于近日发布《关于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就双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份最新通知体现了精准施策、科学防控的指导思想,旨在统筹做好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佳节。
精准防控:分区分类管理成亮点
通知要求全省各地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根据最新通知,河南省将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分区分类精准管理:
一是对入境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全流程管理,期间进行6次核酸检测;二是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豫人员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措施;三是对低风险地区来豫人员实行“健康码”和“行程码”双码查验,不再设置其他障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不得随意延长风险人员隔离时间、不得随意扩大隔离范围、不得随意拒绝低风险地区人员返乡,这“三个不得”体现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化和人性化。
保障民生:畅通交通物流是关键
针对双节期间人员流动大的特点,通知对交通运输环节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全省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消毒通风等措施,合理控制客流密度,减少人员聚集,通知强调不得随意暂停市际、县际交通,不得随意限制低风险地区人员车辆通行,切实保障群众正常出行需求。
在物资保障方面,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畅通物流配送,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特别要求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正常运行,增加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储备,满足群众日常需求。
强化监测:早期预警能力再提升
通知对疫情监测预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强化医疗机构哨点作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提高发热门诊监测敏感性;二是加强药品销售监测,严格执行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销售实名登记制度;三是开展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对医务人员、口岸检疫人员、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加大检测频次。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特别强调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做好返乡人员健康服务,这项措施将有效增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弥补基层短板。
应急准备:医疗救治资源再扩容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一是扩充医疗救治资源,确保定点医院床位数量和质量,按照不少于床位总数10%的比例准备重症监护床位;二是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要求各县(市、区)至少具备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能力;三是充实流调溯源队伍,确保县区级流调人员数量不少于50人。
通知还要求各地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化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处置,同时强调要加强区域协同,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协同处置机制。
疫苗接种:构筑免疫屏障不放松
通知对疫苗接种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继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和3-11岁儿童接种率,有序开展加强免疫接种,通知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群众接种意愿,筑牢群体免疫屏障。
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下旬,河南省全人群疫苗接种率已超过85%,但仍有部分人群尚未接种,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接种服务,采取流动接种车、临时接种点等多种方式,方便群众接种,特别是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和便民服务。
责任落实:四方责任再强化
通知最后强调了责任落实问题,要求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行业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责任制,个人要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做好自我防护。
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督导检查,对防控不力、失职失责的要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要关心关爱一线防疫人员,合理安排轮休,保障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河南省此次发布的最新通知,既保持了疫情防控的严肃性,又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温度;既坚持了科学精准的原则,又兼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双节临近,这份通知将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明确指引,助力人民群众安全、安心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