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以来,江西南昌面临新一轮新冠疫情的冲击,这座拥有600多万人口的中部省会城市,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考验,从3月中旬发现首例阳性病例开始,疫情迅速扩散至多个区域,南昌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展开了一场与病毒赛跑的防控阻击战。
南昌疫情的发展轨迹呈现典型的多点散发与聚集性并存特征,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600例,涉及南昌市南昌县、西湖区、青云谱区等多个县区,病毒传播链显示,疫情源头与外地输入关联密切,随后通过菜市场、学校、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形成二次传播,凸显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高传播性与隐蔽性。
面对疫情挑战,南昌市快速构建了多层次防控体系,官方采取了分区管控策略,将全市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三类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在疫情最严重的区域,政府实施了“足不出户”的封控管理;同时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累计检测超过3000万人次,最大单日检测量达500万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南昌速度”。
数字化防控成为南昌此次抗疫的突出亮点,昌通码公共防疫平台全面升级,整合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行程轨迹等多项功能,通过AI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精准流调和风险预警,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还创新推出了“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首批向居民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超过200万份,这种前端筛查手段有效提高了疫情监测的灵敏度。
民生保障是疫情应对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封控区居民生活不受影响,南昌市建立了“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保供体系,组织超过200家商超、农贸市场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针对特殊群体,社区工作人员组建了“爱心帮扶队”,为老人、孕妇、病患等提供上门服务,市教育局也及时启动线上教学方案,确保全市120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
经济保障政策同步出台,南昌市推出了助企纾困18条措施,包括减免租金、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项政策,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30亿元,这些政策尤其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帮助它们渡过因疫情带来的经营难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南昌疫情在4月下旬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面传播基本阻断,开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5月初,全市中高风险区域全部清零,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这场疫情大考不仅检验了南昌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短板,包括基层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初期物资调配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
南昌疫情防控的经验表明:快速响应、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是应对疫情的关键;同时必须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南昌正在总结反思本次抗疫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做好更充分准备。
这场疫情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城市治理能力的压力测试,南昌在疫情中表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科技应用水平和人文关怀精神,为我们理解中国城市的抗疫模式提供了又一个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