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重庆这座拥有三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再次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近日主城多个区域出现聚集性疫情,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新亚型BA.5.2.1.7,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疫情突发:传播链与防控响应
5月10日,渝北区报告首例确诊病例,患者为一名商场销售人员,随后三天内,江北、南岸、九龙坡等区相继发现关联病例,截至5月15日18时,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7例,无症状感染者138例,涉及全市6个区县的18个街道。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主要与人员密集场所相关,包括一家大型商超、两处写字楼和数个居民小区,重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划定3个高风险区和11个中风险区,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这次疫情来得突然,传播速度快,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重庆市疾控中心主任王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发现的病例基本都属于同一传播链,但还存在一些隐匿传播的风险。”
全市动员:核酸检测与溯源工作
5月14日起,重庆市在主城九区启动了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市设置采样点5872个,投入采样人员3.2万余人,单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800万人次,在渝北区某检测点,居民们有序排队,保持一米间距,等待核酸采样。
“我们凌晨接到通知就赶来布置场地,现在12小时轮班工作。”一名社区志愿者告诉记者,“大多数市民都很理解和配合,这是战胜疫情的关键。”
病毒溯源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重庆市组建了由流行病学专家、病毒学专家和生物信息学专家组成的溯源专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基因测序技术,全力追踪疫情源头。
保障民生:物资供应与医疗救治
为确保封控区居民生活不受影响,重庆市商务委启动了应急保供机制,组织重百超市、永辉超市等商超企业加大物资储备,并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配送体系,在九龙坡区某封控小区,志愿者们正忙碌地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
医疗救治方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定点医院已启用负压病房和ICU床位,配备充足的医护力量和医疗物资,目前所有确诊病例情况稳定,无重症患者。
“我们汲取了此前抗疫的经验,医疗资源准备较为充分。”重庆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黄易表示,“除了新冠肺炎救治,我们还建立了急危重症患者和特殊人群就医的绿色通道。”
科技抗疫:数字赋能精准防控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重庆市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防控效率。“渝康码”系统升级了风险人员识别功能,能够更精准地划定风险区域,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向市民发送疫情防控提醒短信超过5000万条。
人工智能技术也在疫情分析中发挥作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发的人群密度监测系统,实时分析公共场所监控视频,及时发现和预警人员聚集情况。
同心抗疫:全民参与的社会力量
面对突发疫情,重庆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多家企业捐赠防疫物资,出租车公司组建“爱心车队”负责医护人员接送,心理咨询机构开通24小时热线为市民提供心理支持。
“重庆人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曾经战胜过疫情,这次也一定可以。”在江北区一处检测点,正在排队的市民张先生表示,“配合防疫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展望未来: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平衡
专家指出,在新形势下疫情防控需要更加科学精准,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重庆市发改委已制定工作方案,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重点企业生产和供应链稳定。
重庆市政府发言人表示:“我们将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控制住疫情传播,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截至目前,重庆疫情总体可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流调工作的深入和更多核酸检测结果的出炉,重庆市将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守护好山城人民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