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连续发布多项政策通知公告,对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新一轮部署调整,这些政策既体现了对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的严格落实,又结合本省疫情形势和地域特点展现出精准施策的治理智慧,从核酸筛查到风险区划分,从交通管控到民生保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正在构筑起一道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网络。
根据最新公告,山西省优化了跨省流动人员管理政策,对来自不同风险地区的旅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低风险地区人员凭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有序流动,不再实施重复检测和隔离,全省统一了核酸检测结果互认标准,有效解决了此前存在的跨市域检测结果不互认问题,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这些措施既保障了必要的人员物资流动,又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风险。
在风险区域划定方面,山西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将风险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并相应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各地市在划定风险区域时充分考虑了行政区划完整性,避免出现“一刀切”式的封控管理,如太原市在最近一次疫情处置中,仅对个别楼栋进行封控,而非整个小区或街道,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针对核酸检测环节,山西省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各地增设了24小时核酸检测点,延长了服务时间,并通过官方平台实时更新点位排队情况,避免人员聚集,对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检测服务,晋城市还创新推出了“核酸检测电子地图”,方便市民一键查询最近检测点位,获群众好评。
在民生保障方面,山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下发《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应急保供机制,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太原、大同等地启动了“蔬菜包”直配小区模式,组织大型商超与社区对接,保障封控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各地还公布了疫情期间医疗服务保障热线,指定“黄码医院”专门接收风险人员就医,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山西省推出助企纾困系列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实施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推广“闭环生产”模式,确保企业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正常运营,这些政策有效平衡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精准施策的治理思路。
山西省还特别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通知》,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发放临时补贴,简化救助申请程序,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一线防疫人员的关心关爱,落实轮休调休制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在政策宣传方面也做了大量创新,除了传统媒体发布外,还通过“三晋通”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及时推送政策解读,并以图文、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政策知晓度,各地还开设24小时政策咨询热线,及时解答群众疑问,收集反馈意见,形成政策优化闭环。
纵观山西省近期出台的疫情防控政策,可以看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严格遵循国家政策框架,不层层加码;二是结合本省实际体现地方特色;三是注重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科学精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疫情防控体系。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山西省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不断优化的疫情防控网络,山西正努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守护好三晋大地的安康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