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呼和浩特,本应是草原明珠最绚烂的季节,蓝天白云下飘着烤羊的香味,大召寺的红墙见证着游人的欢笑,然而2022年秋天的青城,街道空旷,商铺闭户,只有防疫广播的声音在小区回荡,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有着400多万人口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呼和浩特的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学战役,更是一座城市坚韧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中国北方城市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应对智慧与人文关怀。
疫情防控首先是一场科学精准的阻击战,呼和浩特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将科学精准防控贯穿始终,疾控人员昼夜不停地开展流调溯源,大数据专班通过技术手段还原感染者活动轨迹,确保风险人员应隔尽隔,核酸检测点遍布全市,从最初排长队到后来的分时段、分楼栋检测,组织效率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呼和浩特在防控中既严格执行国家防控方案,又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创新,如创建“无疫小区”分级管理机制,让符合条件的小区逐步恢复生活秩序,这种精准施策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次生问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令人动容的是无数普通人的坚守与奉献,社区工作者连续一个月睡在办公室,每天只休息三四小时;医护人员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在寒风中为居民采样至深夜;志愿者自发组织物资配送队,解决居民最后100米的配送难题,更有无数市民默默配合防疫要求,取消聚会、延迟婚礼、简化丧事,以个人不便换取集体安全,这些点滴付出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展现了呼和浩特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风貌。
疫情防控不仅是病毒防控,更是人心防护,呼和浩特在严格管控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政府开通24小时民生服务热线,建立应急就医绿色通道,保障孕产妇、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医疗需求,针对隔离人员,不仅提供物质保障,还组织线上文化活动,减轻焦虑情绪,对滞留本地的外地人员,安排专门酒店安置并提供价格优惠,这些细致入微的措施,让疫情防控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凝聚了全民抗疫的共识。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呼和浩特的疫情防控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作为北方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呼和浩特的防疫经验对类似城市具有参考价值:一是要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体系,平时重预防,战时不慌乱;二是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将社区打造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三是要平衡好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的关系,避免简单化、极端化做法;四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加医疗资源供给,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呼和浩特的疫情防控,是一部现代城市应对公共危机的生动教材,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行动;没有英雄史诗,只有凡人微光,当青城逐渐恢复往日的烟火气,我们应当记住这段特殊时期的坚守与付出,这些经验与感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未来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与坚定。